三、让情绪服务于记忆
作了情绪的奴隶,最大的浪费是时间白白地流逝过去了。
时间是无价之宝,容不得丝毫的浪费。
然而,由于你收屈从于情绪的奴役,一而再、再而三地找出种种理由推迟该做的事情,尽量逃避记忆这个苦差。你可能这样想过:
“我就是缺乏信心。”
“我太爱分心,。”
“我有点心不在焉。”
“试着记住?算了吧,我有点累了。”
“我很难长时间集中于某事。”
“我的心思总是徘徊不定。”
“我就是没有情绪去做。”
我敢打赌,你的理由远不止这些。长此以往,你就很快会养成一种懒散涣漫的陋习,在已确定的工作面前畏缩不前,并且不断地寻找着新的借口。
表面看来,你倒是轻松了,什么事情都可以挡住了,整天都可以耽于幻想而不必务实了。然而,你想过没有?这样下去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恶果?时间匆匆逝去,你却一事无成。等到你蓦然回首,后悔就晚了。
因此,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改进记忆效能的征途上,你已经从起点迈出,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你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战胜情绪,朝着既定的目标勇往直前。为此,我建议你不要轻易地放弃自己的努力,时刻敦促自己,强迫不已,使自己的记忆系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等到既定目标达到再松弛一下,那样效果就会更好。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一组人,坐在舒适的椅子上,甚至半仰着身子,在那里读书;另一组人,坐在硬板凳上,从事紧张的演算工作。过了若干时刻,前一组人很快就疲倦了,产生了一种入睡的感觉;而另一组人,身心集中,精神亢奋。结果,后一组人记忆效果要比前一组人高出10%。
心理学家库特·莱米恩把这种情形概括为“紧张状态”,是指某种行为向完成状态过渡的趋势。这个时候,人的兴致最高。比如,端来一盘食物,吃到大半的时候,你可能就饱了,但还是想把盘子里东西吃完不可,否则,就感到别扭。再比如,小孩玩游戏,玩到兴头上谁叫他也不理,既不觉得饿,也不觉得累,非要玩完游戏才罢休。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