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讨课《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柳州市景行小学 黄翠玲
新课程改革倡导我们要给学生终身收益的东西。什么才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呢?我以为,文化的品质与素养应该是一种更加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寓言文化就是诸多文化现象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是最具智慧的文化经典,它能引导儿童探寻意义,沐浴传统,丰富涵养,提升悟性,充满睿智和灵性地观照世界,表现世界。《揠苗助长》便是其中一则传统寓言。它展现了一个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而滑稽的农夫形象,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过急,违反规律的道理。
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的一句话:要“把孩子教聪明了”。这里的聪明,我认为便是智慧的悟性。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启迪儿童的悟性,激发儿童的灵感,在塑造优秀品质,陶冶优雅性情,培养宽广胸襟的过程中,让眼界更为开阔与高远,让心智更为聪颖与灵慧。
寓言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有儿童特点的哲学教育。儿童也有探求哲理的潜在欲望和能力,只是这种欲望和能力,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支撑。帮助儿童学好寓言的最好策略是充分利用寓体的形象性,引导儿童在深切的感受中领会寓意。所以本课教学中,创设的一个个活动情境,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农夫的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形象,如品味“巴望”“天天”“总觉得”等具有讽刺意味的词语,想像“焦”字的四点像什么?或者角色互换,扮演农夫、小禾苗进行夸张式的表演或思考,寓言故事续编等,身临其境的去感悟、体会、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在充分的感受中萌动直观的推论,获得心灵的顿悟。
课堂教学的实效表明,在某种程度上,儿童就是小小哲学家,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寓言故事。能很清晰地明白农夫错误的原因,并从中明白故事的道理。因此学生只有在活动和情境中,与教材对话,与角色对话,才能产生积极的内部言语,在这些语言的逻辑思维活动中,获得大脑两个半球的交替兴奋,从而形成自己生动的思想,成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
学生生活在母语的环境中,寓言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应让学生从小接受熏陶与感染。教学中补充成语,感悟汉字的形象性,阅读孟子写的原文,明白多国家、多民族寓言的丰富性等等,无不蕴涵着语文教学的文化追求。让学生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感悟这一充满智慧的寓言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悠久历史。对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柳州市景行小学 黄翠玲
新课程改革倡导我们要给学生终身收益的东西。什么才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呢?我以为,文化的品质与素养应该是一种更加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寓言文化就是诸多文化现象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是最具智慧的文化经典,它能引导儿童探寻意义,沐浴传统,丰富涵养,提升悟性,充满睿智和灵性地观照世界,表现世界。《揠苗助长》便是其中一则传统寓言。它展现了一个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而滑稽的农夫形象,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过急,违反规律的道理。
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的一句话:要“把孩子教聪明了”。这里的聪明,我认为便是智慧的悟性。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启迪儿童的悟性,激发儿童的灵感,在塑造优秀品质,陶冶优雅性情,培养宽广胸襟的过程中,让眼界更为开阔与高远,让心智更为聪颖与灵慧。
寓言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有儿童特点的哲学教育。儿童也有探求哲理的潜在欲望和能力,只是这种欲望和能力,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支撑。帮助儿童学好寓言的最好策略是充分利用寓体的形象性,引导儿童在深切的感受中领会寓意。所以本课教学中,创设的一个个活动情境,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农夫的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形象,如品味“巴望”“天天”“总觉得”等具有讽刺意味的词语,想像“焦”字的四点像什么?或者角色互换,扮演农夫、小禾苗进行夸张式的表演或思考,寓言故事续编等,身临其境的去感悟、体会、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在充分的感受中萌动直观的推论,获得心灵的顿悟。
课堂教学的实效表明,在某种程度上,儿童就是小小哲学家,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寓言故事。能很清晰地明白农夫错误的原因,并从中明白故事的道理。因此学生只有在活动和情境中,与教材对话,与角色对话,才能产生积极的内部言语,在这些语言的逻辑思维活动中,获得大脑两个半球的交替兴奋,从而形成自己生动的思想,成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
学生生活在母语的环境中,寓言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应让学生从小接受熏陶与感染。教学中补充成语,感悟汉字的形象性,阅读孟子写的原文,明白多国家、多民族寓言的丰富性等等,无不蕴涵着语文教学的文化追求。让学生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感悟这一充满智慧的寓言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悠久历史。对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课题研讨课《揠苗助长》教学反思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课题研讨课《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相关的教案: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2015-06-08
- 《一次有趣的观察》教学反思2015-06-06
- 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后2015-06-03
- 揠苗助长教案2015-06-01
-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识字6》教学反思2015-05-26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2015-05-23
-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2015-05-21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3教学反思2015-05-20
- 《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2015-05-20
- 《古诗二首》中《山行》教学反思2015-05-20
- 《揠苗助长》说课2015-05-07
- 揠苗助长说课稿2015-05-04
- 《小山羊和小灰兔》教学反思2015-05-03
-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2015-05-02
- 《儿子们》教学反思2015-04-29
- 《一件好事》教学反思2015-04-28
- 《18、青松》教学反思2015-04-28
- 《识字4》教学反思2015-04-24
- 《流动的画》教学反思2015-04-23
- 语文人教版第三册《识字五》教学反思2015-04-23
- 不造空中楼阁——《秋游》教学反思2015-04-22
- 《火红的枫叶》教学反思2015-04-22
-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2015-04-21
- 《识字1》教学反思2015-04-17
- 上一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 下一篇:《活化石》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