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
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背诵《咏柳》。
师:《咏柳》的作者是(生:贺知章),贺知章很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外地去当大官,退休后回到家乡,已经有八十高龄。当他白发苍苍地回到家乡时,写了一首诗——《回乡偶书》。齐读诗题。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吗?
二、初读、识字
1、自由朗读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学习:鬓
你知道“鬓”指的是我们头上的什么位置吗?(学生先猜,老师再讲明)
三、再读,读出古诗韵味。
1、在黑板上标出古诗的停顿,学生自由练习。
2、指名读,老师指导。(学生读不好的地方,老师示范)
四、感悟
过渡: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了,你都读懂了什么?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你从哪个词看出诗人年轻的时候离开了家乡?(少小)
你从哪个词看出诗人年纪很大了才回到家乡的?(老大)
“少小”指的不是小时候,而是年轻的时候,“老大”不是指最大,而是指年纪大。(板书:年轻年纪大)“少小”和“老大”是一对反义词。
诗人年纪大了才回到家乡,你能从诗中看出他有什么变化吗?(鬓毛衰)
仔细看看插图,诗人还有什么变化呢?(背弯了,脸上皱纹多了……)
哪里没有变化?(乡音)
“乡音”指的是什么?
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当贺知章看到村口的小朋友时,他会说什么呢?
小朋友们是什么反应呢?(不认识)
小孩子们把贺知章称为什么?(客人)贺知章此时心情怎样?
*贺知章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八十多岁回来,中间经过了几十年,他满心期待地回来,他在想——
*当他看到孩子们在村口快乐地玩耍时,他心想,我小时候——
*可是,当他热情地和孩子们打招呼时,孩子们却说:客人您从哪儿来?他心里想——
贺知章此时心里不仅仅有伤心,还有失落和无奈,你能把贺知章复杂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吗?(学生读)
五、指导书写“音、客、何”
1、读准字音。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师示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和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相关的教案:
- 人教版二上《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2015-06-12
- 《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5-06-09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2015-06-09
- 人教版课标本第四册《语文园地二》教2015-06-09
- 《假如》教学设计22015-06-09
- 《草》教学设计32015-06-09
-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片断2015-06-09
- 《找春天》教学设计62015-06-08
- 《识字二》教学设计2015-06-08
- 日记两则教学设计2015-06-08
- 《称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15-06-08
-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32015-06-08
- 《看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2015-06-08
- 4《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2015-06-08
- 《识字2》教学设计42015-06-08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第二课2015-06-06
- 古诗两首 回乡偶书 赠汪伦2015-06-06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72015-06-06
- 《识字6》教学设计12015-06-06
- 《笋芽儿》的教学设计与反思2015-06-06
- 《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5-06-06
- 5、《泉水》教学设计2015-06-06
- 《找春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5-06-06
- 《识字4》教学设计42015-06-05
- 上一篇:《特别的作业》教学实录
- 下一篇:《邮票齿孔的故事》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