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内容:p42 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目的: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购买练习本的价钱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学p42例3。
(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
c、表中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吗?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各是多少?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学生讨论交流。
b、引导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面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x×y=k(一定)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6)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
四、全课小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五、课堂练习
p45~46练习七第6~11题。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成反比例的量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第二课时 成反比例的量相关的教案:
- 第五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第一课时:2015-06-19
- 第六课时 大树有多高2015-06-19
- 第二课时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2015-06-12
- 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第3课2015-06-06
- 3、比例的应用 第一课时 比例尺2015-06-06
- 2、圆锥 第一课时 圆锥的认识2015-06-06
- 第三单元 比例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2015-06-06
- 第四课时 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课2015-06-05
- 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第6课2015-06-04
- 第七课时 整理与练习(2)2015-06-02
- 第八课时 整理与练习(2)2015-06-01
- 第一单元 第五课时 整理与练习(1)2015-06-01
-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四课时:圆柱2015-06-01
- 第六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2015-06-01
- 第三单元:比例 第六课时 比例尺的应2015-05-31
- 第二课时 分数与整数相乘(2)2015-05-31
- (增加在第5课时之前)用比例的知识2015-05-28
- 第三单元:比例第一课时:图形的放大2015-05-28
- 第五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第二课时:2015-05-27
- 第十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三课时2015-05-27
-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二课时:圆柱2015-05-27
- 第八课时 整理和练习12015-05-27
- 北师大六年级上《圆的认识(二)》第2015-05-26
- 第四单元 确定位置第二课时 用方2015-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