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实践活动是新兴的语文教学活动,它整合了语文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征,它是一种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语言、形成语文能力为内容,以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实践活动,实践性和主体性是它最大的特点。语文实践活动能增长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它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就这一内容对实践活动的学习,现谈谈我对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一种“大语文”教学观和培养语文素养的体会。
一、积累来自生活中的观察。
“生活如同泉源,语文犹如溪水。泉眼丰盈而不枯竭,溪水才会自然而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语)要使语文之溪涓涓长流,学生必须要在生活中具备丰富的“理论”准备、信息积储。学校只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的特殊时空区域。学生要通过多彩的课外活动,逐渐丰富自己的认识,增强感悟。平时教会学生留心生活、注意身边所发生的一切,让学生眼能及物、耳听能闻、心中有感。比如:在校园,发现了哪些新鲜事?电视中最近的重大新闻是什么?茶余饭后,家人常谈论的是什么?春节,家家户户贴上了哪些优美的对联?街头巷尾,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要引导学生把每天的心得体会都记下来。
生活之书内容丰厚,生活世界,处处学问。让同学们以《找春天》为题写作文,首先我组织学生在春日时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我们周围发生的变化,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叙述给大家听,最后写在作文本上。师生共同评选出优秀作文,在全班范读,共同讨论优缺点,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养成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培养和发展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锻炼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中实践活动的开展。
教材是训练学生的凭借,教学中要联系教材内容,开展灵活多样的口语交际活动。
1、抓住教材中的异议点,组织开展辩论会
由于学生的思维角度不同,理解水准不一,同一问题,往往出现多种答案。抓住教材中那些有异议的问题,组织开展辩论会,既可使问题答案更加明朗,又可在争辩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结合教材中的风景名胜,让学生做“导游”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介绍了一些旅游景点。如《黄山奇石》、《颐和园》、《迷人的张家界》等,在学生学习了课文之后,可设计一次当小导游的活动。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当“导游”、“游客”。“导游”依次介绍景点,“游客”可向“导游”随时提问。然后各组推选出最佳“导游”、“游客”在班内表演。这样,不但在复述、质疑、解难中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而且为每个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并能领略到最精彩的语言。
三、阅读量是增加学生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
语言文字的积累总是与一定的读书量相统一。《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中小学生九年课外阅读量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古诗阅读量不少于80篇。这就弥补了现有教材中量的不足,为学生大量阅读明确了方向。鲁迅先生对多读书作过十分形象的比喻:“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学生书读得多了,积累的语言也多,自然底子就厚实,运用起来便会得心应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文都包蕴着丰富的人文精华,又是语言运用的光辉典范。俗话说“诵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让学生大量诵读一些名篇佳作对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特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才干,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材的每一册上均有大量几篇古诗,同时教师还在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中介绍更多的诗歌,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古诗活动,是一项很有实效的活动。可以个人朗诵、小组朗诵、全班集体朗读等,也可以让学生给诗配画,画配诗,把诗文写成散文、办小报等。
四、兴趣小组的活动。
成立写作小组、办手抄报、建红领巾广播站、演课本剧、编作文选是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组织学生成立写作兴趣小组,让每个学生将本人(本小组)办的手抄报贴在教室外面走廊的瓷砖上进行展评,这样,锻炼了学生才智,展现了学生才华。班内或校内编辑“优秀作文选”是激励学生积极作文的好方法,每次作文都推选一部分,或进入学校宣传栏、或装订成册,在全班和全校传阅。这项活动的开展,使每个学生都产生一种竞争意识,优者将更加努力,差者想努力赶上,下次争取发表自己的作品。
让参加活动的每个同学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不让一个孩子受冷落,是语言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为激励学生发展特长,使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并获得成功,以培养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力求获奖面广,目的是激励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获得成功,以体现基本素养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发展的统一。
语文学科不同与其他学科,它不仅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还具有独特的学科性质,即工具性、综合性、基础性。
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关键是要立足课堂,又要扩充时空,延伸触角,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创造出一个适合语文创新教育的大语文教育环境。所以语文学科的本质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的学习,感知语言、理解语言、鉴赏语言、运用和发展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通过学习,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创造能力,提高认识水平,发展个性,使学生成为适应21世纪社会需要的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与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就这一内容对实践活动的学习,现谈谈我对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一种“大语文”教学观和培养语文素养的体会。
一、积累来自生活中的观察。
“生活如同泉源,语文犹如溪水。泉眼丰盈而不枯竭,溪水才会自然而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语)要使语文之溪涓涓长流,学生必须要在生活中具备丰富的“理论”准备、信息积储。学校只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的特殊时空区域。学生要通过多彩的课外活动,逐渐丰富自己的认识,增强感悟。平时教会学生留心生活、注意身边所发生的一切,让学生眼能及物、耳听能闻、心中有感。比如:在校园,发现了哪些新鲜事?电视中最近的重大新闻是什么?茶余饭后,家人常谈论的是什么?春节,家家户户贴上了哪些优美的对联?街头巷尾,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要引导学生把每天的心得体会都记下来。
生活之书内容丰厚,生活世界,处处学问。让同学们以《找春天》为题写作文,首先我组织学生在春日时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我们周围发生的变化,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叙述给大家听,最后写在作文本上。师生共同评选出优秀作文,在全班范读,共同讨论优缺点,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养成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培养和发展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锻炼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中实践活动的开展。
教材是训练学生的凭借,教学中要联系教材内容,开展灵活多样的口语交际活动。
1、抓住教材中的异议点,组织开展辩论会
由于学生的思维角度不同,理解水准不一,同一问题,往往出现多种答案。抓住教材中那些有异议的问题,组织开展辩论会,既可使问题答案更加明朗,又可在争辩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结合教材中的风景名胜,让学生做“导游”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介绍了一些旅游景点。如《黄山奇石》、《颐和园》、《迷人的张家界》等,在学生学习了课文之后,可设计一次当小导游的活动。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当“导游”、“游客”。“导游”依次介绍景点,“游客”可向“导游”随时提问。然后各组推选出最佳“导游”、“游客”在班内表演。这样,不但在复述、质疑、解难中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而且为每个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并能领略到最精彩的语言。
三、阅读量是增加学生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
语言文字的积累总是与一定的读书量相统一。《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中小学生九年课外阅读量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古诗阅读量不少于80篇。这就弥补了现有教材中量的不足,为学生大量阅读明确了方向。鲁迅先生对多读书作过十分形象的比喻:“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学生书读得多了,积累的语言也多,自然底子就厚实,运用起来便会得心应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文都包蕴着丰富的人文精华,又是语言运用的光辉典范。俗话说“诵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让学生大量诵读一些名篇佳作对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特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才干,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材的每一册上均有大量几篇古诗,同时教师还在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中介绍更多的诗歌,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古诗活动,是一项很有实效的活动。可以个人朗诵、小组朗诵、全班集体朗读等,也可以让学生给诗配画,画配诗,把诗文写成散文、办小报等。
四、兴趣小组的活动。
成立写作小组、办手抄报、建红领巾广播站、演课本剧、编作文选是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组织学生成立写作兴趣小组,让每个学生将本人(本小组)办的手抄报贴在教室外面走廊的瓷砖上进行展评,这样,锻炼了学生才智,展现了学生才华。班内或校内编辑“优秀作文选”是激励学生积极作文的好方法,每次作文都推选一部分,或进入学校宣传栏、或装订成册,在全班和全校传阅。这项活动的开展,使每个学生都产生一种竞争意识,优者将更加努力,差者想努力赶上,下次争取发表自己的作品。
让参加活动的每个同学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不让一个孩子受冷落,是语言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为激励学生发展特长,使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并获得成功,以培养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力求获奖面广,目的是激励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获得成功,以体现基本素养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发展的统一。
语文学科不同与其他学科,它不仅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还具有独特的学科性质,即工具性、综合性、基础性。
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关键是要立足课堂,又要扩充时空,延伸触角,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创造出一个适合语文创新教育的大语文教育环境。所以语文学科的本质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的学习,感知语言、理解语言、鉴赏语言、运用和发展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通过学习,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创造能力,提高认识水平,发展个性,使学生成为适应21世纪社会需要的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与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文素养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文素养相关的教案:
- 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2015-07-14
-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2015-07-14
- 初一语文《观舞记》的教学反思2015-07-14
- 《鸟的天堂》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2015-06-24
-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2015-06-22
- 关于语文期中考的零星反思2015-06-22
-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2015-06-19
- 面对《新课程标准》——反思语文教学2015-06-17
- 语文拼音部分教学反思2015-06-17
- 语言转化是关键——多媒体语文教学反2015-06-15
- 语文背诵方法谈2015-06-15
- 给学生多一点赏识 ----几年来语文教2015-06-12
-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2015-06-09
- 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反思2015-06-09
- 初三语文复习思考2015-06-09
- 新课程,我们实践着(新课程反思)2015-06-09
- 语文教学反思2015-06-06
- 二年级语文《日月潭》教学构思2015-06-06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的教学反2015-06-06
- 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2015-06-05
- 古代语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二)2015-06-05
- 西方国家语文教育发展的三种模式2015-06-05
-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2015-06-05
- 让快速阅读尽快走进语文课堂2015-06-04
- 上一篇:《古诗两首》——《村晚》教学片断及反思
- 下一篇:《珍珠鸟》教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