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案例反思
思辨、生成、体验、感悟——《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案例反思
[教学片段]
(学完课文第三段后)
师:学到这儿,你们还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既然爱因斯坦是一位最伟大的人,为什么他会头发蓬乱、衣衫不整呢?
(学生们思考后交流)
生1:因为爱因斯坦工作非常忙。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1:我从课外书上读到的。
师:你能讲给大家听听吗?
生1:讲了一个说明爱因斯坦工作非常忙的简短故事。
生2:因为爱因斯坦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科学事业中,没有多余的时间讲究生活小节。课文中说他边
走路边思考着,说明他在争分夺秒地思考科学问题。
生3:这么说,课文不是自相矛盾吗?既然他的工作这么忙,为什么还要和小女孩交往,还要在路边等待
小女孩呢?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吗?
(其他学生在座位上议论来了,有的惊讶,有的赞同,有的沉思)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很有研究价值。你们就这个问题能谈谈自己的观点吗?
(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有的同桌讨论开了;有的同学不自觉地转过身去和后座同学一起讨论。)
生1:也许爱因斯坦觉得自己的穿着打扮不符合自己的身份,想改变一下自己的形象。
生2:可能是这个小女孩的纯真打动了爱因斯坦,使得他很想从小女孩那里学点这方面的知识。
生3:反驳道:那爱因斯坦为什么不请教大人,而要去向小女孩学呢?
生4:也许是爱因斯坦想和小女孩交朋友。
生5:反驳道:一位有名的科学家为什么不和大人交朋友,而要和一个小女孩交朋友呢?
生6:我觉得爱因斯坦有一颗童心。(课文中说,爱因斯坦冲小女孩做了一个鬼脸)
师:你们真了不起,不仅读懂了爱因斯坦潜心研究科学事业的崇高精神,还透过语言文字知道了他具有一
颗童心。
【反思】:
一、在思辨中生成
新课程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后现代课程理论视野中,课程就是学生在教育
情景中不断生成的活生生的个人体验,是学生不断创造和释疑的过程,课程意义的生成只能以学生个体独
特的真实感受为主要来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案例
中学生思考“既然爱因斯坦是一位最伟大的人,为什么他会头发蓬乱、衣衫不整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
,由此生成了新的疑问,“既然他的工作这么忙,为什么还要和小女孩交往,还要在路边等待小女孩呢?
”在对这一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后,又有学生提出了反驳意见。学生思维活跃,在思辨过程中,生成了:质
疑——解疑——生疑的循环教学环节。学生的大脑处于亢奋状态。教师机智地捕捉住这一生成的教学机遇
,利用生成的资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共同创造的舞台。
二、生成中体验
朱熹在《读书之要》中指出:“读书要切记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又说:“读书不可只就纸上求利益
,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案例中,学生就“为什么他会头发
蓬乱、衣衫不整呢?”这个问题,读出了不同的理解。又围绕“既然他的工作这么忙,为什么还要和小女
孩交往,还要在路边等待小女孩呢?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吗?”展开讨论时,学生不是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观
点,而是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而新的疑问产生,学生受到了理智的挑战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学生
间的相互补充,学习内容不断变化,意义不断生成,当一个个问题水落石出时,又得到了积极的、深层次
的体验。
三、在体验中感悟
体验和感悟只能由自己获得,精神生命的拓展是别人无法取代的。我们不难发现,有时在我们的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仅仅满足于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问题得以解决,教师以为我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则以
为我都会了。而稍显深奥一点的问题教师怕学生说不到位,有的故意回避,有的则教师直接说出来。案例
中,对相关问题的探讨教师并没有给出定论,只是通过教师的指路与引领,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
地产生学习的动力。课堂上教师把体验和感悟向学生自我开放,学生各自建构起对文本的不同体验和感悟
,在教育过程中形成思维和情感的碰撞,从而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充满着生命的意蕴和情调,这才是
我们所追求的教学目的之所在吧。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案例反思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案例反思相关的教案:
- 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2015-07-14
-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2015-07-14
- 《秋天的怀念》教学反思2015-07-14
- 《野兔》教学反思2015-07-14
- 《盐的世界》教学反思2015-07-14
- 《天窗》教学反思2015-07-14
- 《菊》教学反思2015-07-14
- 初一语文《观舞记》的教学反思2015-07-14
-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2015-07-14
- 《镇定的女主人》教学反思2015-06-24
- 《生死相随的海鸥》教学反思2015-06-24
- 《鸟的天堂》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2015-06-24
- 《小海星快回家》课后反思2015-06-24
- 《一座铜像》教学反思2015-06-24
- 《旅行家树》教学反思2015-06-24
- 《梅兰芳练功》教学反思2015-06-24
- 《我爱三峡》教学反思2015-06-24
- 《茉莉花》教学反思2015-06-24
-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2015-06-22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2015-06-22
- 《春雨》教学反思2015-06-22
- 《观潮》教学反思2015-06-22
-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2015-06-22
- 自然关照下的苏轼情怀──《赤壁赋》2015-06-22
- 上一篇:《我要的是葫芦》中一句话教学的启示
- 下一篇: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习作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