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中国有句成语,叫作“将心比心”。意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万善集》中有云:“物我一体,将心比心”。“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学习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⒊受到“将心比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夹叙夹议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课前准备:写有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当堂训练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⒈自学指导(一)
⑴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⑵思考: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5分钟后比一比谁的学习效果最好?)
⒉学生自学,教师巡回了解学情。
⒊交流自学效果:
⑴请学生读自己最感动的段落,检测是否读正确、读通顺。
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⑶交流自己在自学中不懂的问题。
四、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⒈自学指导(二)
⑴默读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3分钟)
⑵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5分钟)
⑶齐读第三节,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3分钟)
⒉交流自学效果:
⑴小组内交流第一节,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小组内交流第二节。
①班上交流读后感受。
②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五、回顾小结
⒈谈谈这堂课您有哪些收获?
⒉这些收获您是如何学到的?
六、当堂训练(15分钟)
必做题
⒈仿写句子:(4分钟)
⑴要不是……我真不敢……
⑵是啊,如果我们的生活中能……,就会……,就会……。
⒉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5分钟)
选做题:读名言,说说自己的感受。(3分钟)
台湾作家罗兰曾经这样说:“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云南省大姚县金碧小学唐震)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国有句成语,叫作“将心比心”。意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万善集》中有云:“物我一体,将心比心”。“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学习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⒊受到“将心比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夹叙夹议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课前准备:写有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当堂训练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⒈自学指导(一)
⑴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⑵思考: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5分钟后比一比谁的学习效果最好?)
⒉学生自学,教师巡回了解学情。
⒊交流自学效果:
⑴请学生读自己最感动的段落,检测是否读正确、读通顺。
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⑶交流自己在自学中不懂的问题。
四、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⒈自学指导(二)
⑴默读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3分钟)
⑵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5分钟)
⑶齐读第三节,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3分钟)
⒉交流自学效果:
⑴小组内交流第一节,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小组内交流第二节。
①班上交流读后感受。
②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五、回顾小结
⒈谈谈这堂课您有哪些收获?
⒉这些收获您是如何学到的?
六、当堂训练(15分钟)
必做题
⒈仿写句子:(4分钟)
⑴要不是……我真不敢……
⑵是啊,如果我们的生活中能……,就会……,就会……。
⒉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5分钟)
选做题:读名言,说说自己的感受。(3分钟)
台湾作家罗兰曾经这样说:“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云南省大姚县金碧小学唐震)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和将心比心教学设计相关的教案:
- 《自然之道》3~5自然段教学设计2015-06-03
-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62015-06-03
- 《火烧云》教学设计12015-06-03
-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82015-06-02
-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132015-06-02
-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5-06-02
-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15-06-02
-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12015-06-02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42015-06-01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2015-06-01
- 《语文园地四:作文》教学设计2015-06-01
-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2015-06-01
- 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2015-06-01
-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2015-06-01
- 四年级语文上乌塔教学设计2015-05-31
- 《自然之道》4~8自然段教学设计2015-05-31
- 《火烧云》教学设计22015-05-31
- 古诗《渔歌子》教学设计2015-05-28
-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2015-05-28
-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42015-05-28
-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2015-05-28
-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2015-05-28
- 普罗米修斯(区级汇报课教学设计)2015-05-28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2015-05-28
- 上一篇:《语文园地二》例文评析
- 下一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