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结构分析、中心思想、课后题解
全文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12岁的周恩来刚回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使他疑惑不解。
第二部分(第7~8自然段):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目睹一位中国妇女被洋人欺负,而围观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
第三部分(第9~16自然段):写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四部分(第17自然段):写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志向
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写了少年时代的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可说理的事,从中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课后题解:
思考练习第2题:这句话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的所见所闻而切身体会到的“中华不振”的含义。所以他“常常沉思”。通过后来修身课上,周恩来的发言,让我们感受到正是由于周恩来从小耳濡渲染,切身体会,他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使得他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结构分析、中心思想、课后题解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结构分析、中心思想、课后题解相关的教案:
- 课后记: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2015-06-04
- 《母鸡》课后练习题2015-05-08
- 自然之道课后练习2015-05-03
- 《语言的魅力》课前、课后参与使教学2015-04-03
- 《永远的白衣战士》课后反思 22015-04-02
- 课后反思:教学《古诗两首》2015-04-02
- 上一篇:全神贯注课文
- 下一篇:《呼风唤雨的世纪》词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