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评课稿
《永生的眼睛》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 “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潘行龙老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也非常巧妙,以课题“永生的眼睛”出发,当学生学习完文章重点词语后引导:“再来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理解了。请有感情地读出你的理解。”当学习完课文后 又回归到课题升华主题:“永生的眼睛现在指什么你理解了吗?”这样从原点出发回到原点的教学设计显得整体感强,很有紧凑性。
潘老师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富有激情,评价语丰富,理答恰到好处。在具体教学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探究课文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以“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有所感动”为主线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重点抓住课文第5自然段父亲的话“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展开讨论,并且结合2、3、4自然段进行教学,当“我”听到医生要把母亲的眼角膜捐献给他人时, “我”惊呆了, “我”不能接受这样的决定, “我”哭喊着。而父亲却那样的平静,痛快地答应了,和“我”的举动产生明显的对比。抓住对比触动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父辈的高大形象,对父亲产生敬意。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不过,听了这节课我有几点思考:
1、潘老师把学习词语和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分作两个板块了。我认为可以把这两个板块合并。当学生学了词语后,默读课文,再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这样为学生降低了难度,可以准确地概括主要内容。
2、其实文章有两处对比,一处是父亲和琳达对捐赠妈妈眼角膜这件事情上的不同态度,另一处是琳达14岁时和温迪14岁时对眼角膜捐赠的理解的对比。让这两对矛盾冲突更深化点,紧紧抓这两处矛盾去感悟人物思想变化,引领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感受前辈的耳传身教对后辈所产生的影响会不会更好?
3、“骄傲”一词在课文中出现多次,捐赠眼角膜所获得的快乐是建立在盲人获得光明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看看盲人重获光明这方面的例子,从而真正深刻地体会骄傲的原因。
但是总的来说潘老师的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每个环节看似独立,却又是那样密不可分,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课堂氛围也很轻松,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让我学习的地方很多。
《永生的眼睛》评课稿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永生的眼睛》评课稿相关的教案:
- 《永生的眼睛》练习题2015-05-31
- 17 触摸春天 18*永生的眼睛2015-05-21
- 永生的眼睛导学案2015-05-07
-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第二课时2015-05-04
- 四年级《下雪的早晨》评课稿2015-05-03
-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2015-05-02
- 《秋天》评课稿2015-04-30
- 《永生的眼睛》教学案例2015-04-28
- 18*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2015-04-25
- 《林中乐队》评课稿2015-04-25
-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教学反思2015-04-14
-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课文2015-04-14
-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读后感2015-04-12
- 18*永生的眼睛教学实录2015-04-12
- 永生的眼睛 教学设计2015-04-11
-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2015-04-03
- 永生的眼睛——课堂评价随堂课教案2015-04-01
- 《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A、B案2015-03-24
-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想2015-03-02
- 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2015-01-12
- 四年级语文下册:《永生的眼睛》教学2013-01-13
- 在大海中永生2012-09-25
- 上一篇:32* 渔夫的故事
- 下一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