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恩情》教案
一、复习导入。
二、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画下让你最感动的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1、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1)指名读,说说从“还”、“一针针一线线”你体会到了什么?
(2)教师介绍:在孟郊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个风俗,每当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总要为他缝补衣裳。据说,针脚越细越密,外出的人就能早点回来。
(3)引读第一自然段。
(4)指导朗读。多么动人的场景啊,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5)齐读。
2、这就是母爱,这就是母亲对孟郊的恩情啊!让我们一齐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母亲这份深深的爱。
三、过渡:第二天清晨,孟郊要出发了,年迈的母亲拉着儿子的手送到小村口仍不愿松手。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观察说话:这就是母子分别的情景,此时母亲会说些什么呢?
2、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①指名读。
②指导朗读。谁还想读读这句话?
3、引读:孟郊听了——。他看到——,眼睛——。
孟郊眼睛湿润了,他会想些什么呢?
4、母亲担心着儿子,儿子也牵挂着母亲。谁愿意再读读第二自然段?
四、孟郊穿着母亲缝补的衣裳,带着母亲的牵挂出发了。一路上,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他看到了什么?
①学生交流,出示: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
②“生机勃勃”说明小草长得怎样?小草长得这么茂盛是因为什么?读出小草的茂盛。
2、他还看到什么?
出示: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
“这又细又密的针脚”让孟郊想到了什么?
①出示: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么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②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怀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读读这两句话。
五、母亲的恩情,50岁的孟郊一直铭记在心,写下了著名的小诗《》。
1、出示古诗《游子吟》,指名朗读。
2、这首诗写出了诗人这个游子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他用吟诵诗歌的方式去赞美母亲,就叫《游子吟》。师深情朗读。谁来读好它?要读出对母亲的一片感激之情。
3、这首诗很好懂,前面的课文读懂了,这首诗基本上就懂了。出示:意恐迟迟归。说一说,课文中的哪一句可以帮助理解这句诗?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书中有没有帮助你理解的句子?齐读全诗。
4、指导背诵。这首诗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游子的心,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谁能记住他?
5、指导说话。在孟郊的心中,母亲的恩情是又细又密的针脚,是出门时的千叮咛万嘱咐……在你的心里,母亲的恩情又是什么呢?
6、母亲的恩情是如此的平凡,又是如此的伟大。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课文。
和《母亲的恩情》教案相关的教案:
- 月亮湾教案(第二课时)2015-06-15
- 古诗《草》教案分析2015-06-12
- 《赠汪伦》教案2015-06-05
- 《风娃娃》授课教案2015-06-05
- 《清澈的湖水》教案2015-06-05
- 《动手做做看》教案2015-06-04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北师大版2015-06-04
- 《望庐山瀑布》教案2015-06-04
- 赠汪伦教案2015-06-04
- 人教版语文第4册第八单元29、数星星2015-06-03
- 窗前的气球教案2015-06-03
- 画风教案设计2015-06-03
- 《识字5》教案(人教版二上)2015-06-02
- 人教版第三册《识字1》教案2015-06-02
- 日记两则(人教国标本小语教案)2015-06-01
- 《一株紫丁香》教案2015-06-01
- 揠苗助长教案2015-06-01
- 《看雪》教案 第二课时2015-06-01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案2015-06-01
- 6、我选我·教案2015-06-01
-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2015-05-31
- 二年级下册语文《画风》教案2015-05-31
- 人教版二下《语文园地二》教案2015-05-31
- 《山行》教学案例 西师大版三上教案201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