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教学案例
《朱德的扁担》是一则关于朱德同志的小故事,讲诉了他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事情,他以身作则的高尚品质令人感动和敬佩。如何更好地突破这个重点呢?我一改传统的逐段分析的教学模式,代之以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再思中感悟,在辩中明白,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自由读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生1:朱德的扁担是干什么用?
生2: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带着疑问学生再次阅读全文,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生1:我代表我们小组来交流,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挑粮上山。
师: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
生1:因为敌军严密封锁,不够山上的战士吃。
师:严密封锁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生2:敌人把井冈山都包围了。
生3:把每一个能够下山的出口都埋伏了。
师:所以才会有——生:挑粮运动。
师:正因为严密封锁,所以革命地所需的奇缺,缺少了就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
生4: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
生5: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师:说得对。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出示书中插图)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课件:朱德同志常随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一天往返50千米。他穿着草鞋,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起路来稳健利落,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书中的句子)
师:请大家去读一读这两句话,又读懂了什么?小组里进行交流。
生1:我代表我们小组说,读了这两句话我读懂了朱德是怎样挑粮的。穿着草鞋,挑着满满一担粮食。
师: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感觉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生2:我感觉朱德爷爷的力气很大。
生3:我觉得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
生4:我想,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
生5:可能还会流出血来。
学生6:我想,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他真勇敢。
师:朱德挑粮和战士们一样多,一样的艰难,也正是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表现。
师:请大家用因为……所以……(课件展示)红军储备粮食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小组活动)
课文第二自然段中介绍挑粮的原因是我训练学生说话的重点。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并通过反问“去挑粮容易吗?联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粮的艰辛,为后面学生感悟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埋下伏笔。
反思:在教学时我先让孩子们自己读文,从读懂了什么迁入课文的第二段,“朱德是怎样挑粮的?”学生质疑的答案。再边看图边用自己的话说说,从动作由此产生对朱德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抓住重点字词,体会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有的说看到了朱德挑着粮食走在了最前面;有的说朱德的箩筐里满满的,一定很沉;有的说周围杂草丛生、山高路陡,但是朱德同志始终微笑着,他一定感觉和战士们在一起很开心……说了很多。从图中,孩子们看到了朱德同志作为一个将领,始终和战士们在一起,没有上下之分,他们感受到了一个亲切的朱德,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朱德,一个没有架子的朱德,一个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朱德。遗憾在教学中还漏掉了一个“穿着”的引导,因为穿着草鞋的朱德和战士们一样的装束,一样的艰苦朴素……
《朱德的扁担》教学案例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朱德的扁担》教学案例相关的教案:
- 《我选我》教学案例2015-06-09
-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案例2015-06-08
- 《秋天的图画》教学案例2015-06-05
- 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读书兴2015-06-04
- 《我们成功了》教学案例2015-06-04
- 《守株待兔》教学案例2015-06-03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案例 ——尊重学生2015-06-02
- 《望庐山瀑布》教学案例分析2015-05-31
- 《阿德的梦》教学案例与反思2015-05-31
-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案例2015-05-31
- 雷雨教学案例及反思2015-05-31
- 《恐龙的灭绝》一文中的标点符号教学2015-05-28
-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案例2015-05-28
- 《山行》教学案例 西师大版三上教案2015-05-27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案例2015-05-27
- 自主合作 读中体验──《我不是最弱2015-05-23
-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案例2015-05-23
- 《泉水》教学案例2015-05-23
- 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2015-05-21
- 画风教学案例2015-05-21
-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案例与反思2015-05-20
- 《称赞》教学案例2015-05-20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案例2015-05-20
- 心与心的碰撞──《一株紫丁香》教学2015-05-20
- 上一篇:《日月潭》快乐练习:试题
- 下一篇:特殊的考试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