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教学实录案例分析
案例:
教师:钱学森在回途中会想什么?
教师出示:“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呀!”(齐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钱学森十分爱国。
生:从“魂牵梦绕”一词,我体会到钱学森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
师:谁来说说“魂牵梦绕”的意思。
生:“魂牵梦绕”形容思念很深的心情、情绪。
师:能结合自己平时的体会,具体说说钱学森是如何“魂牵梦绕”地思念祖国的吗?
生:他因为思念祖国,可能饭也吃不下,觉得什么好,吃的也不香。
生:他还会睡不好觉。
生:可能睡着了也会在梦中回到故乡。
……
师:说得真好,钱学森就是这样“魂牵梦绕”地思念祖国和亲人。从这句中还读懂了什么?
生:火箭的速度比轮船要快好几倍,钱学森希望自己是站在火箭的舱壁上,可以看出他想回到祖国的心情十分急切。
师: 大家体会得很好,道出了钱学森的心声。如果你此时面对着钱学森,你会问些什么?
生:难道在美国不好吗?您为什么如此急切的回来呢?
生:我梦想有一天能到美国去,您怎么就回来了呢?
生:当时的中国那么穷,那么落后,回来有什么意义
生:现在那么多的中国人出国后都不回来了,有的在国外还获得诺贝尔奖,您当年为什么不留在那儿?
……
师:同学们能联系生活实际和常理,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还得靠大家,请认真阅读课文2-6自然段思考,然后交流。
评析:
教育的宗旨在于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智慧,协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智慧,指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智慧,培养学生创造自己的智慧。教育要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发展。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古人云:“学贵有疑,疑能得教益。”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孙双金老师说:“学会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学会质疑是启智的关键。”语文课堂上问号的消失,标志着智慧火花的熄灭。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关键句子,接着在学生看似无疑的地方引导学生质疑。在当今出国热潮,以及崇尚外国生活的背景下,学生对当年钱学森毅然回国的选择还是有些不理解的,。因此,一个个问题自然而然地冒出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正如哈尔莫斯所说:“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动手——提问、解决问题。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问、解决问题……”我深谙此中道理,巧妙地将“球”又回传给学生。这个教学环节不仅掀起了一个小高潮,而且充分体现了我的智慧,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同时也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钱学森》教学实录案例分析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钱学森》教学实录案例分析相关的教案:
-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52015-05-26
- 《唯一的听众》教学实录与评析2015-05-22
- 《桃花心木》案例分析2015-05-22
- 《索溪峪的“野”》“构筑理想课堂”2015-05-20
- 情到深处才反复——《凡卡》课堂教学2015-05-13
- 军神(教案,教学实录)2015-05-13
-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实录2015-05-12
- 《学弈》教学实录与反思2015-05-11
-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给学生自主读书2015-05-03
- 钱学森教案2015-05-02
-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案例分析2015-04-30
-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42015-04-30
- 《螳螂捕蝉》教学实录2015-04-29
- 《詹天佑》课堂教学案例分析2015-04-29
- 《广玉兰》教学案例分析2015-04-28
- 《长江之歌》课堂教学实录2015-04-25
-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2015-04-24
- 《钱学森》导学案2015-04-24
- 《爱之链》第二课时教学实录2015-04-23
- 《牛郎织女》案例分析2015-04-23
- 浏览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鲁2015-04-21
-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堂教学实2015-04-21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案例分析2015-04-20
- 《姥姥的剪纸》教学实录片段和反思2015-04-17
- 上一篇:一算惊世界|苏教版
- 下一篇:苏教版语文十二册8《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