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练习设计
一、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在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yan3jiu1( )和实验。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会忽然闹霜冻。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bing 3zhu2 ye4 you2( )的味道——昙花总在夜里开放。……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jian4 shi( ),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1、按文中的拼音,填写词语。
2、找出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并画上“√”。
计较(jiao3 jiao4) 似的(shi4 si4) 试验(shi4 shi2 )尽管(jin3 jin4)
3 .老舍不养奇花异草的原因是什么?
二、第三自然段
1、 第一句是什么句?
2、近义词:
置之不理、任其、照管、关切、门道、意思
3、反义词:关切
4、 我摸着门道这一部分的标点
5、“多幺有意思呀”指的是什么?
6、“这就是知识呀!”“这”指的是什么?
7、找出一句拟人句。
三、第四自然段
1、多音字:行、看、 调、 难
2、近义词:感谢、适当、突变、紧张
反义词:真理、 紧张
3、分层,概括层意
4、“循环”的意思是什幺?划出文中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的句子。
5、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分别指什么?这样做的好处什么?
6、“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指的是什么?
7、划出范文句并改成陈述句。
四、第五自然段
1、把选文划分三层,并写出每一层的小标题。
2、 破折号、引号的作用。
3、用“骄傲”的不同含义造句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bing 3zhu2 ye4 you2( )的味道——昙花总在夜里开放。……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jian4 shi( ),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1、按文中的拼音,填写词语。
2、找出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并画上“√”。
计较(jiao3 jiao4) 似的(shi4 si4) 试验(shi4 shi2 )尽管(jin3 jin4)
3 .老舍不养奇花异草的原因是什么?
二、第三自然段
1、 第一句是什么句?
2、近义词:
置之不理、任其、照管、关切、门道、意思
3、反义词:关切
4、 我摸着门道这一部分的标点
5、“多幺有意思呀”指的是什么?
6、“这就是知识呀!”“这”指的是什么?
7、找出一句拟人句。
三、第四自然段
1、多音字:行、看、 调、 难
2、近义词:感谢、适当、突变、紧张
反义词:真理、 紧张
3、分层,概括层意
4、“循环”的意思是什幺?划出文中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的句子。
5、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分别指什么?这样做的好处什么?
6、“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指的是什么?
7、划出范文句并改成陈述句。
四、第五自然段
1、把选文划分三层,并写出每一层的小标题。
2、 破折号、引号的作用。
3、用“骄傲”的不同含义造句
和《养花》练习设计相关的教案:
- 《匆匆》学案设计2015-05-23
- 5 手指(教学设计)2015-05-23
-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2015-05-23
- 《别饿坏了那匹马》练习题设计2015-05-23
- 《匆匆》教学设计52015-05-23
- 21*《我最好的老师》的教学设计2015-05-23
-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2015-05-23
-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15-05-22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2015-05-22
- 《詹天佑》教案设计2015-05-22
- 《跑进家来的松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5-05-22
-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22015-05-22
- 《匆匆》教学设计42015-05-21
- 《詹天佑》语文实践训练设计2015-05-21
- 藏戏的教学设计2015-05-20
- 《鲁滨孙漂流记》练习设计2015-05-20
- 六年级语文《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2015-05-20
-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2015-05-19
- 《灯光》教学设计之四2015-05-19
-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2015-05-19
- 《手指》教学设计2015-05-19
- 《凡卡》阅读练习设计2015-05-19
- 《学弈》教学设计72015-05-19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老北京的春2015-05-18
- 上一篇:《烟台的海》教学设计
- 下一篇:《寓言二则》《东施效颦》、《楚王好细腰》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