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
英国作家尤安*艾肯写的《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课文,我真是太喜欢了。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见多了博览群书的高论,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读透——一遍又一遍地读。我将这课读了又读,喜欢它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喜欢它的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遍”字、“书”字、“侣”字,题眼啊,有气势。接着喜欢它层层递进的设问、反问和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还非常喜欢文中的句子。“你喜欢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将书喻为家、故地、人、朋友、伴侣这些美好亲切的事物,显得活泼而又形象,足见作者对书的喜爱之情。
生字我已提前教了,第一课时我安排熟读课文,重点解决作者为什么选一本书作为旅游的伴侣。体会作者层层设问、反问来阐明自己的观点的写作方法。在认真备好课的基础上,我从容地走上讲台,以“以书为侣,其乐无穷”开篇,先引导学生讨论,如果是你独自驾舟环游世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学生大谈特谈,有的说:“带电脑,因为它能玩游戏,能查阅资料。”有的说:“带mp4,可听音乐,可看电子书。”有的说:“带钓鱼杆,在海上钓鱼,没得吃时,就吃鱼。”可是船上没有供电设备,电脑不能用。有的说:“带条狗,给自己解闷。”“带笔记本做航海日记。”“带一大本书。”接着,我让学生解释课题,并在语言环境中掌握了“毫不犹豫”这个词。现在开始了课文重点的讲解,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一本书作为他一路上的伴侣?学生能回答出作者选择书的理由是: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但是,这样的回答还不够深入,我再加以引导:“只能带一本书,读上一百遍,这不无聊吗?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先做了哪些假设?”学生回到文本中继续找答案,我们共同归纳出作者选择书的理由:有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等。课上着上着,最大的亮点出现在朗读上。我把自己扮成作者的老朋友,正准备去环游世界,我说:“听说,我的好朋友刚周游世界回来,我得去请教一番。”我继续说:“来到他家,他家里的书可真多。这本书看来看了好几遍了。啊,我的好朋友出来了。”接着我开始演绎课文中的语言:“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学生回答(其实是朗读第三自然段。)当读到“我会选择一本书。”我夸张地表情、语调开始反问:“哦,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你不觉得无聊吗?”学生笑了,开始读第五自然段。当学生读到“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他们了吧?”时,我插进去回答:“是的”学生读:“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我又说:“那当然”……这么几句调皮的话,带动学生朗读的兴趣,效果真不错,我们交流了一番读后的感受,继续这样不离原文的,各扮角色的分段朗读。随着课文层层深入,在读中感性地体会作者剖析观点的方法。读后,学生情不自禁地大喊:“老师,您太幽默了。”我说:“不,那是课文写得好。”
课堂上剩下一点时间,我让学生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文章写得好,课堂气氛活跃,感觉真是不错。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见多了博览群书的高论,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读透——一遍又一遍地读。我将这课读了又读,喜欢它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喜欢它的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遍”字、“书”字、“侣”字,题眼啊,有气势。接着喜欢它层层递进的设问、反问和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还非常喜欢文中的句子。“你喜欢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将书喻为家、故地、人、朋友、伴侣这些美好亲切的事物,显得活泼而又形象,足见作者对书的喜爱之情。
生字我已提前教了,第一课时我安排熟读课文,重点解决作者为什么选一本书作为旅游的伴侣。体会作者层层设问、反问来阐明自己的观点的写作方法。在认真备好课的基础上,我从容地走上讲台,以“以书为侣,其乐无穷”开篇,先引导学生讨论,如果是你独自驾舟环游世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学生大谈特谈,有的说:“带电脑,因为它能玩游戏,能查阅资料。”有的说:“带mp4,可听音乐,可看电子书。”有的说:“带钓鱼杆,在海上钓鱼,没得吃时,就吃鱼。”可是船上没有供电设备,电脑不能用。有的说:“带条狗,给自己解闷。”“带笔记本做航海日记。”“带一大本书。”接着,我让学生解释课题,并在语言环境中掌握了“毫不犹豫”这个词。现在开始了课文重点的讲解,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一本书作为他一路上的伴侣?学生能回答出作者选择书的理由是: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但是,这样的回答还不够深入,我再加以引导:“只能带一本书,读上一百遍,这不无聊吗?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先做了哪些假设?”学生回到文本中继续找答案,我们共同归纳出作者选择书的理由:有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等。课上着上着,最大的亮点出现在朗读上。我把自己扮成作者的老朋友,正准备去环游世界,我说:“听说,我的好朋友刚周游世界回来,我得去请教一番。”我继续说:“来到他家,他家里的书可真多。这本书看来看了好几遍了。啊,我的好朋友出来了。”接着我开始演绎课文中的语言:“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学生回答(其实是朗读第三自然段。)当读到“我会选择一本书。”我夸张地表情、语调开始反问:“哦,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你不觉得无聊吗?”学生笑了,开始读第五自然段。当学生读到“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他们了吧?”时,我插进去回答:“是的”学生读:“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我又说:“那当然”……这么几句调皮的话,带动学生朗读的兴趣,效果真不错,我们交流了一番读后的感受,继续这样不离原文的,各扮角色的分段朗读。随着课文层层深入,在读中感性地体会作者剖析观点的方法。读后,学生情不自禁地大喊:“老师,您太幽默了。”我说:“不,那是课文写得好。”
课堂上剩下一点时间,我让学生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文章写得好,课堂气氛活跃,感觉真是不错。
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相关的教案:
- 练习4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教2015-05-05
- 落花生教案(第二课时)2015-05-04
-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15-05-04
- 《晏子使楚》教案 (第二课时)2015-05-03
- 《新型玻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2015-05-03
-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2015-05-03
- 《斗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15-05-02
-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2015-05-02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2015-05-02
-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2015-05-02
-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5-04-30
- 《走遍天下书为侣》同步练习题2015-04-30
- 《我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15-04-29
- 《小桥流水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5-04-29
- 《我爱你,汉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15-04-28
- 3 走遍天下书为侣2015-04-28
-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2015-04-27
- 《牧童》教学反思2015-04-27
-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15-04-25
- 《 窃读记》教学反思2015-04-25
- 领悟表达方法——《走遍天下书为侣》2015-04-25
-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2015-04-25
- 人物描写一组 (第三课时)导学案2015-04-25
- 《童年的发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15-04-25
- 上一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 下一篇:难忘的一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