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1、分数的意义 第1课时 分数的产生
教学内容:分数的产生,教材第60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重点难点:理解分数的产生。
教具准备:米尺,挂图,几张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阅读教材第60页内容。
2、查找资料说说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二、复习导入,检查预习。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还记得我们都学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吗?
1 .复习分数各部分名称。
( 1 )举一个分数的例子。( )
( 2 )以为例,说说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 … … 分子
— … … 分数线
3 … … 分母
( 3 )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分数?(用图、线段或正方形来表示分数。)请你用线段图表示。
把正方形纸平均分后,画出阴影,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2、展示预习成果,自主汇报。
(1)、出示主题图1,介绍:古时候,人们在结绳计数时,遇到了困难,请看:你觉得剩下的长度用什么数表示比较合适呢?为什么?
(2)、介绍分数的演变过程:据记载分数在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出现了分数记号;在2000多年前,我国用算筹表示分数;后来,印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数,在公元12世纪,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三、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 .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观察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米,还能否用整数表示?(不能)
2 .计算。
出示主题图2,说一说:每人分到( )个月饼,( )包饼干。
老师把一个西红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的西红柿的个数怎样表示?( l ÷ 2 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
3 .小结:
在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在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最初,人们只认识一些简单的分数,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我国是世界上发明和使用分数比较早的国家之一。
4 .资料介绍。
请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相互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感到学生学的很轻松,我教的也还很轻松。让学生从测量讲桌的长度导入“分数的产生”,进而得出结论:在测量和分物时,人们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于是产生了分数。同时巧妙地使用课件进行了演示。
五下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1、分数的意义 第1课时 分数的产生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五下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1、分数的意义 第1课时 分数的产生相关的教案:
- 第5课时 2、5、3的倍数的练习 导学案2015-05-13
- 五年级数学教案——动手做2015-05-13
- 第3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2015-05-12
- 《组合图形面积》教案2015-05-08
- 五下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4. 约分 第二2015-05-08
- 第九册 6 统计与可能性 第1课时2015-05-07
- 五下总复习电子教案 第二课时 复习2015-05-07
- 五下总复习电子教案 第三课时 复习2015-05-07
- 第十课时 解决问题(二)——用“进2015-05-07
- 第二课时 分数单位2015-05-07
- 第七课时: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2015-05-07
- 第九册 5 多边形的面积 第2课时 平行2015-05-07
-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数字2015-05-07
- 第四课时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案2015-05-07
- 五下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3、长方体和正2015-05-07
- 五下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6.分数和小数2015-05-05
- 人教版新课标五上 二、小数除法 第七2015-05-05
-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分数2015-05-05
-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5,整2015-05-05
- 第九册 7 数学广角 第1课时2015-05-05
-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案2015-05-04
- 质数和合数教案2015-05-04
- 量一量,找规律 表格式教案2015-05-03
-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八2015-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