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品文悟情”搭梯子
“自主品悟”式阅读教学是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在新课程理念中摸索出的语文教学法。5月23日,该校召开了“自主品悟”式阅读教学研讨会,来自全市两百余名教师参加了研讨会。会上,张海宏老师的公开课《古诗二首》得到大家一致好评,本版特约张老师写来该课的教学感悟。
片段一:激发想象
在教学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时,针对“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句,我用这样一句话启发引导学生:
“诗人放眼望去,黄四娘家门前的小路上铺满了鲜花,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都有什么样的花呀?”
“那一团团、一簇簇的鲜花把花枝都压弯了,一阵微风吹来,枝条微微颤动,仿佛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想象着表述。
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我说道:“同学们,你们已经掌握了一种很重要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想象。诗人杜甫置身于花的海洋中,心情会怎样呢?”(兴奋、喜悦、欣喜、陶醉……学生如此作答。)
反思: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品文悟情”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如果教师找准古诗中的“想象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则可以化难为易。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描述画面,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中,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诵读古诗,一定会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片段二:比较异同
在教学《古诗二首》(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我在内容将结束时,在黑板上板书了一个“满”字,然后问学生:“两首诗中‘满’字有什么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言:
“‘黄四娘家花满蹊’中的‘满’是通过‘千朵万朵压枝低’来直接写出来的。”
“‘春色满园关不住’中的‘满’则是通过‘一枝红杏’让读者联想到的。” ……
反思:
古人讲究“炼字”、“推敲”等,在古诗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一些重点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反复品味、咂摸,一定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欣赏古诗的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欣赏古诗、品味语言的一个重要方法——比较。
片段三:立足文字
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我引导学生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这两句诗时,这样说:你们再读读这两句诗,看看诗句中蕴含着诗人对苍苔的一种什么情感?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爱惜——怜),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怜”?应该怎么读?(读得要轻一些,慢一些,久一些)。
引导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自己读一读。
反思:
教师立足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抓住最能反映诗人情感的字去品味,从字的意思,到这个字在诗中的具体体现,最后到情感的体味,层层深入,步步扎实。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感受到了品悟语言的方法,又深入地游走于诗人的心灵,情感自然而然得到了提升。
为学生“品文悟情”搭梯子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为学生“品文悟情”搭梯子相关的教案:
-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读后感(学生作2015-05-02
- 用诗的创造带着学生植树——《走,我2015-04-30
- 《孔子和学生》教学案例——学会质疑2015-04-25
- 送给学生一把求知的钥匙——《沙漠中2015-04-23
- 《8三顾茅庐》教后一记 引导学生在2015-04-22
- 《开天辟地》教后感——在神话故事中2015-04-21
- 《九寨沟》教学反思--给学生一个“感2015-04-17
-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爬山2015-03-27
- 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2015-03-22
- 学生自主精神的启动2015-03-21
- 从“备教材”到“备学生” 一2015-03-18
- 谈在《田忌赛马》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2015-03-17
- 教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2015-03-14
- 为学生而教——古诗《静夜思》教学谈2015-03-02
- 在情境中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可爱2015-02-10
- 打破常规改革教法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2015-02-03
- 凭借教材情感因素,引领学生自主探究2014-12-15
- 《孔子和学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4-10-12
- 《孔子和学生》教学设计2014-10-07
- 上一篇:四下 习作5 植物奥秘知多少
- 下一篇:搭石 习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