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ˎ̥(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0课
生:《美丽的丹顶鹤》
师:课文中的这些字词你会读吗?
(出示词语,指生读词语,学生齐读 .)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从遥远的北方飞来了一群生:美丽的丹顶鹤
师:当时我给同学们留了预习作业:
(出示)?想一想:丹顶鹤到底美在哪呢?
生: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
生: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师:原来你了解到了丹顶鹤的颜色美。(板书:颜色美)
哪个小朋友愿意来读读描写丹顶鹤颜色美的第二自然段.
生:我来读.
师:好!其余小朋友边听边用横线划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学生读.
?师:孩子们,划出表示颜色的词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洁白、黑的、鲜红鲜红
师:(出示丹顶鹤)你能用这些颜色为我的这只丹顶鹤打扮打扮吗?同桌之间先商量一下该如何上色。不会的可以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学生商量。推荐一名学生生为丹顶鹤涂上色。其他学生在下面指导。
师:(指图)哎呀!你把这只丹顶鹤打扮的可真漂亮,一身像雪一样白的羽毛,配上黑色的脖子和翅膀边儿,黑白相间,让这只丹顶鹤情不自禁地想唱起歌来,谁能通过朗读把它的美读出来呢?
生1读:“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
师:你把丹顶鹤的白和黑读的很协调.
生2读。
师:你把丹顶鹤的白和黑读的格外漂亮.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
师:(指图)瞧!瞧,她把它的头顶涂得鲜红鲜红的,就像嵌了一颗红宝石。红宝石,你们见过吗?
( 少部分学生说有,大部分学生说没有。)
师:大部分同学都说没见过红宝石,那是因为它稀有、太珍贵了。我们只有在珠宝店里才能见到它美丽的身影。
(出示红宝石图片)看,它鲜红鲜红的,嵌在丹顶鹤的头顶上多好看呀!难怪丹顶鹤现在高兴地翩翩起舞呢!你们能通过朗读把它头顶的美丽读出来吗?
(课件出示语句)
生1读: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
师:你把丹顶鹤头顶美丽的颜色读了出来,遗憾的是红宝石却只是放在头顶上,没有嵌进去。谁能既把丹顶鹤美丽的颜色读出来,又把红宝石嵌进去呢?
生2读,声情并茂.
师:现在这颗红宝石完全嵌进去了,使丹顶鹤的头顶显得更协调,更美观。读---
生齐读:“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
师:噢,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了,原来是因为它的头顶是---
生:红色的
师:谁能把这份明白给读出来呢?
(课件出示语句)
生1读:“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师:我听出了三分明白。
生2读。
师:我听出了五分明白。
生3读。
师:我听出了八分明白。
生4读。
师:我听出了十分明白。齐读--“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此时,学生读的很到位。
师:(指图)丹顶鹤这一白一黑一红,显得那么协调,多美呀!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赞美它。(引读第二自然段)
师:丹顶鹤这么美,很逗人喜爱。可它只是颜色美吗?,还有哪些地方也很美呢?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学生自由读书.
《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实录(第二课时)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实录(第二课时)相关的教案:
-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实录片段2015-06-15
- 《有趣的发现》第二课时导学案2015-06-15
-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教学实录2015-06-15
- 月亮湾教案(第二课时)2015-06-15
- 《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5-06-09
- 《画风》第一课时说课设计2015-06-09
- 《称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15-06-08
- 11.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2015-06-08
- 《看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2015-06-08
- 《数星星的孩子》第一课时说课稿2015-06-08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第二课2015-06-06
- 《特别的作业》教学实录2015-06-06
- 《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5-06-06
- 《找春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5-06-06
-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赠刘景文》2015-06-05
- 《父亲和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2015-06-05
- 24、日记两则第二课时2015-06-03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一课时教学2015-06-03
-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15-06-03
- 秋天的图画(第一课时)2015-06-02
- 《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15-06-02
-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6课 雷锋叔叔,你在2015-06-02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2015-06-02
- 《北京》第一课时案例及反思2015-06-02
- 上一篇:杨树之歌课文
- 下一篇:《乡下孩子》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