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面积》教学案例研讨
〖教学过程〗
1.讨论数据收集的方法及数据的实际意义
师:课前,老师请每个小朋友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中收集了一些数据,谁能来说一说你们收集的数据?
(学生汇报收集的数据,教师把某些数据板书在黑板上,对某些问题作一些适当的追问。)
(1)你能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吗?
(2)这组数据是通过什么办法得到的?
(3)如果同样要收集这些数据,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指导数据收集的方法。)
师:请看一组关于植树方面的数据(出示教材第10页的情境图)。谁能来说一说这些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2.认识近似数
师:请大家注意,在图中有这么一条信息,“2002年我国造林面积约是747万公顷。”这4里为什么要用“约是多少”来表示呢?
师:那么,这里所说的“小华一家去年植树12棵”为什么就没有加上“约是多少”的词语呢?
师:根据刚才的讨论,如果把同学们收集的数据与老师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呢?
师:为什么把这些数据放在一起(指近似数)?这个同学说得很好,像这样的数我们叫作近似数。
师:现在谁能说一说你收集的数据中有哪些是近似数?
〖案例点评〗
本案例设计的特点是将近似数的认识置于现实情境中。通过学生观察自己收集的数据和教师展示的数据,讨论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将数据进行分类,从中寻找出共同的特征,最后引出概念。当学生习得概念后,教师再次请学生找一找自己收集的数据中的近似数。这次寻找是学生对自己收集的数据的一次新的认识。
本节课与以往课的不同是把原来需要教师引出的数据,改为让学生自己进行收集,这种微小的变化,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为今天的课去作积极的准备。学生在汇报收集的数据的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说一说数据是如何获得的,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小结数据收集的方法。
〖思考与讨论〗
1.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验准确数、近似数的实际价值,有更好的方法吗?
2.判断某数(如某市人口数)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时,学生会有什么想法?
《森林面积》教学案例研讨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森林面积》教学案例研讨相关的教案:
- 一亿有多大 教学案例2015-04-13
- 四年级数学教案——国土面积22015-04-12
- 《参观苗圃》教学案例研讨2015-04-09
-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第三 四课时 2015-04-04
- 四年级上册《旋转与角》教学片断与研2015-04-03
- 森林面积2015-03-29
-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第三 四课时 2015-03-28
- 北师大版第七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国2015-03-23
- 《森林面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2015-03-19
- 《平移与平行》教学案例研讨2015-03-17
- 教学案例:《认识容量和升》2015-03-16
- 第八册梯形的面积计算2014-08-28
- 第七册面积和面积单位2014-08-12
- 第七册面积和周长对比2014-08-06
- 第七册配玻璃——面积与面积单位2014-07-28
- 第七册面积与周长的比较2014-07-28
- 第七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2014-07-15
- 期末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2014-06-10
- 配玻璃——面积与面积单位2012-12-14
- 面积和周长对比2012-11-28
-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2012-11-16
-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2012-11-16
- 面积与周长的比较2012-11-03
- 梯形的面积计算2012-10-25
- 上一篇:《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案例
- 下一篇:四年级数学教案——国土面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