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伊索寓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知道三则故事的内容,理解《狐狸和葡萄》这则寓言故事,能从寓言故事的道理中受益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道三则故事的内容,理解《狐狸和葡萄》这则寓言故事,能从寓言故事的道理中受益
教学难点:
理解《狐狸和葡萄》这则寓言故事,能从寓言故事的道理中受益
教学过程:
简介常识
揭示课文题目:伊索寓言(示意齐读课题)
简介相关常识:
伊索:传说,伊索是古希腊的奴隶,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他知识渊博,聪明机智,是位编造寓言故事的能手。
“寓”是寄托的意思;“言”就是话
寓言就是把深刻的道理和教训寄托在一个简短却很生动的故事中。
同学们所熟悉的有那些寓言故事啊?
这些寓言故事都是从《伊索寓言集》中选出来的。
(4) 伊索寓言故事中的“人物”有不少都是同学们熟悉的小动物,如狐狸、狼,每则寓言故事均由故事和道理两部分组成。
二、初读课文
1、谈话:今天我们来看这样三则有趣的寓言故事。
2、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按常规要求听读:
(1)画出生字新词
(2)思考:每则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每则故事分别揭示了什么道理?
3、简单学习生字新词
4、指名回答问题
5、集体朗读课文,从整体上体会每则寓言的主要意思
三、感受形象
1、出示挂图、感受形象
(1)谈话:王老师把狐狸看到的那几串葡萄带来了
(2)思考:这些葡萄长势如何啊?哪儿可以看出来啊?
(3)你想到了那些词语来描写这些葡萄?
(4)书上是怎样描写它们的?
指名回答
齐读
2、分析狐狸
(1)谈话:面对这样诱人的葡萄,狐狸有什么反应?
你能想象出狐狸的谗样吗?
出示挂图: 观察 模仿
(2)谈话:狐狸是怎么做的呢?
能通过想象说具体些吗?
(3)谈话:口水流了一大堆,也想尽了各种办法,可结果呢?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4)谈话:可狐狸是这样做的呢?这样说的呢?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5)谈话:这么想吃,为什么他又很不情愿的离开呢?
(6)谈话:你觉得狐狸是一个这样的人?
3、朗读课文,再次感受狐狸“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酸”的窘样
四、感悟寓意
1、谈话:狐狸吃不到葡萄,说明他是一个这样的人?(用文中的词回答)
2、谈话:他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目的是什么?
3、听着狐狸的话,你想到了现实生活中哪些类似的词语?这些话都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4、谈话:《狐狸和葡萄》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齐读。
5、谈话: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人和狐狸一样,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喜欢为自己找借口。
再次朗读寓言的最后一句话,体会道理
五、小结
学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学会了什么?
12伊索寓言 第一课时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12伊索寓言 第一课时相关的教案:
- 落花生教案(第二课时)2015-05-04
-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15-05-04
- 《晏子使楚》教案 (第二课时)2015-05-03
- 《新型玻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2015-05-03
-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2015-05-03
- 《斗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15-05-02
-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2015-05-02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2015-05-02
-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2015-05-02
-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5-04-30
- 《我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15-04-29
- 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一课时 教学反2015-04-29
- 《小桥流水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5-04-29
- 《我爱你,汉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15-04-28
-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15-04-25
-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2015-04-25
- 人物描写一组 (第三课时)导学案2015-04-25
- 《童年的发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15-04-25
-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5-04-25
- 《鲸》教案(第二课时)2015-04-24
- 《新型玻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2015-04-24
-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15-04-24
- 《我爱你,汉字》第三课时教学设计2015-04-22
- 《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实录201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