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品味换一种方式──《乡下人家》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材说明】
《乡下人家》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文章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教学这篇文章,一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案例记录】
师:文中作者用朴实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每一个场景。现在,有人把每个场景都画了一幅画,想欣赏一下吗?(生:想)想拥有吗?(生:更想)
师:你最希望你自己拥有哪一幅画呢?为什么?(生谈各自想法)
师:想要拥有必须得要付出。请你为自己最喜欢、最想拥有的那幅画拟个名字,并且想象着说一说它美在那里?比一比谁选择的画最美。可以与其它兴趣相投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也可以自己单独完成。
(生行动)
班级汇报。(略)
师:一起来欣赏同学们梦寐以求的名画。
(出示课件,师生欣赏)
师: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难怪作者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音乐响起来。)让我们在这美妙的音乐中再一次品味作者生动的语言欣赏这优美的画卷吧!(师生配乐朗读课文)
师:请谈一谈你此刻的感受。(生谈)
师:是啊!如此美妙恬静的乡村生活!只有我们用心去品味,用心去感受,才能真正拥有它!庆幸的是我们欣赏了它,并真正拥有了它,所以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再自豪地说一声:──(“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教后反思】
在阅读课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可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往往不能引导学生品味出来,反而让学生害怕上了这个学习任务,所以只有想其它的方法来遮掩一下自己的笨,这节课上只是仅仅采用了一个比赛的方式,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仅用简洁的语言拟了几幅图的名字,如“雨后春笋图”、“ 群鸭戏水图”、“月明人静图”等,而且对文章语言的分析,品味则更是精彩,如“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中的“探”,“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不吃惊”中的“吃惊”。刘煜同学因喜欢“雨后春笋图”竟还搬出了郑燮的《竹石》一诗!学生的思维活跃得几乎令我不敢相信!教参上品析的几个句子学生全部都自己品出来了,而且还很有“味儿”!另外,他们还很非常有创意地把现在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相比较,谈了许多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思维彻底被解放了!而如果按我的水平引导学生去品味,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种效果的。所以我自豪地想,如果我“笨”,那么我可以努力地想方设法地将品味换一种方式,让学生散发出的夺目光芒来掩盖住他们的 “笨老师”!
将品味换一种方式──《乡下人家》教学案例及反思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将品味换一种方式──《乡下人家》教学案例及反思相关的教案:
-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2015-06-03
- 《纪昌学射》说课与反思2015-06-02
- 《普罗米修斯》教学案例2015-06-01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2015-06-01
- 《触摸春天》教学案例2015-06-01
- 精彩的“变奏曲”——《渔夫的故事》2015-06-01
- 《乡下人家》教案2015-06-01
-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教学反思2015-05-31
- 《乡下人家》《牧场之国》整合教案2015-05-31
- 《触摸春天》教学案例分析2015-05-31
- 《夜莺的歌声》教学案例2015-05-31
-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2015-05-28
-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反思2015-05-28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案例2015-05-27
-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2015-05-27
- 颐和园教学案例2015-05-23
- 渔夫的故事教学案例2015-05-23
- 《趵突泉》教学案例2015-05-23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案例2015-05-23
- 《扁鹊治病》教学案例(节选)2015-05-22
-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2015-05-22
- 《幸福是什么》教学案例及反思2015-05-21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与反思2015-05-21
- 人教版《趵突泉》教学反思201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