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毛泽东词二首(苏教版)
二十二毛泽东词二首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1.体会作品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
2.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
中接受美的熏陶。
3.理解作者通过描绘北方雪景所抒发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
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品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
2.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
中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词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进而体会语
言运用的准确性,学习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教师导人。
从人民大会堂的“江山如此多娇”巨幅国画说起,这幅国画以毛泽东同志的《沁
园春雪》为主题,画的一边是一片白茫茫的江山,“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画的另一
边,在云海茫茫中旭日东升,照耀大地,显得“江山如此多娇”。(多媒体展示《江山如
此多娇》巨幅国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毛泽东的这篇著名词作《沁园春雪》。沁园春,是这
首词的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板书课题。)
2.作者介绍。
让学生进行介绍。
要求:了解作者。
二、自主学习 ’
师: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
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
奋斗。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1。)
1.认真读课文,朗读,或默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这首词,注意朗读的节
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
3.上阕描写了什么景象?上阕可分为几层意思?
4.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5.一个动词“望”字领起第二层,统领到哪一句?“望”字底下,展现了哪些具体
的景观? ‘
6.后三句,哪三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7.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2。)
沁园春莽妖娆素裹成吉思汗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不正确的,请其他同学起来纠正。
2.上阕描写了什么景象?上阕可分为几层意思? 一
明确:(上阕描写了北方的雪景。上阕共十三句,可分为三个层次。前三句概
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像中的景
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3.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到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所
写景物视野辽阔,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窍天空,雪姿轻
盈。一静一动。“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出了辽阔的
视野。)
4.一个动词“望”字领起第二层,统领到哪一句?“望”字底下,展现了哪些具体
的景观?
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
的辽阔。)(让学生思考、交流: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
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赋予群
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舞”、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
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让学生体会并说出比喻、拟人
修辞格的表达作用。)
6.后三句,哪三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像。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
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
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教师展示图片,让学生看图想像、交流。然后用语言
描述出来。)
7.教师小结:上阕写北方的雪景,作者先写眼前的实景,再写想像的虚景,虚实
结合,动静结合,写出了北国的美丽风光,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
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
河的热爱。
8.学生朗读诗歌上阙,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9.重点研讨词的下阙。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3。)
①找出词中的过渡句,并体会其作用。
②“惜”字的内容、含义及作用。
③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作用是:承上启下,由描写景物
转入评论历史人物。 ‘
②对中国历史上的有重大业绩的封建帝王文治不足表示惋惜,领起下文至“只
识弯弓射大雕”。
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
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学生一起背诵这三句,再听
这三句的录音,进一步把握这三句的朗读,进一步体会这三句词的气势、作用。)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不必只局限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
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 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 设计》中的“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上阕:写景抒情,赞壮丽山河。
下阕:评古论今,颂当代英雄。
二十二毛泽东词二首(苏教版)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二十二毛泽东词二首(苏教版)相关的教案:
- 二十一新闻两篇(苏教版)2015-04-09
- 二十“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2015-04-08
- 十九录音新闻(七年级苏教版)2015-04-08
- 十八三个太阳(七年级苏教版)2015-04-08
- 十七黔之驴(七年级苏教版)2015-04-08
- 十六国宝——大熊猫(七年级苏教版)2015-04-08
- 十五松树金龟子(七年级苏教版)2015-04-08
- 十四松鼠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2015-04-08
- 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教案(苏教版七年级2015-04-08
- 十三短文两篇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2015-04-08
- 十二凡尔赛宫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2015-04-08
- 苏教版七年级下期末复习成语2015-03-26
- 苏教版七年级上《古代寓言二则》同步2015-03-25
- 苏教版《诵读欣赏:泰戈尔诗三首》教2015-03-23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检测题2015-03-20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练习(ab2015-03-20
-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词语复习2015-03-19
- 苏教版七年级上《冰心诗四首》同步训2015-03-19
-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2015-03-13
-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2015-03-13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2015-03-13
-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2015-03-13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2015-01-26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2015-01-26
- 上一篇:二十一新闻两篇(苏教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