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理解两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揭示课题:3、古诗两首
二、教师范读课文,简介作者。
1、教师范读《峨眉山月歌》和《望洞庭》
2、第一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谁知道李白?我们读过李白的什么诗?
3、第二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他也是唐代一位很有名, 很有成就的诗人,我们以后还会学到他写的其他诗。
三、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①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②读两首诗,读通读顺,注意停顿。
2、学生自学生字,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古诗的朗读要特别注意节奏的变化和声音的高低的变化, 这样读能给人一种音乐般美妙的感受。
2、出示: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练读。
4、指导学生试着给《望洞庭》标出停顿记号。
5、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6、指名试背。
五、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峨眉山月歌》
1、他细看插图,在诗中划出图中画出了的景物。
2、图文对照,你读懂了哪一句诗,说说看。
3、指名发言,其他人补充或指正,教师相机解疑释难。
4、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小结学法:看图─→划词─→自悟─→发言─→修正
六、作业。
①课后练习2
②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
指名朗诵,背诵两首古诗。
二、图文对照,理解《望洞庭》
1、回忆《峨眉山月歌》的学习方法。
2、学生看图─→划词─→自悟
3、指名发言,其他人补充或指正。
4、教师提问:
①“和”在这里应是什么意思?“湖光、秋月为什么会两相和?”
②诗中的“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5、学生讨论,指名发言。
6、听老师朗读《望洞庭》,学生闭眼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7、小组间交流自己脑中出现的画面。
8、指名说。
9、各人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三、再读课文,比较异同。
1、再读课文,批找看,这两首诗有哪些相之处,和不同之处?
2、讨论相同处:唐代、写景诗、都写了秋天月夜的美景。
3、讨论不同处:①第一首诗光写景、后抒情,后一首全写景。
②第二首诗中打了好几个比方,形象好懂。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相关的教案:
- 记金华的双龙洞 电子课本(苏教版)2015-06-03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2015-06-01
- 四年级语文上乌塔教学设计2015-05-31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秦兵马俑》练2015-05-23
- 四年级语文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2015-05-20
- 四年级语文教案——《渔夫的故事》教2015-05-13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父亲的菜2015-05-12
- 四年级语文上卡罗纳教学设计2015-05-11
-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7 人类的“2015-05-05
- 有趣的节日 美好的生活 苏教版四年级2015-05-05
- 苏教版第七册《雾凇》品词析句中观赏2015-05-04
- 习作2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下教案2015-05-04
- 练习5 苏教版四下教案2015-05-04
- 习作1 教案(苏教版第七册)2015-04-30
- 苏教版语文 公仪休拒收礼物 第二课时2015-04-29
-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习作2 教案2015-04-28
- 苏教版第七册《秋天》第一课时教学设2015-04-28
- 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第4课《秋天》教学2015-04-28
-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2015-04-25
-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7》教案2015-04-24
-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拾2015-04-24
- 习作五教学设计(苏教版第七册)2015-04-22
- 苏教版第七册《雾凇》教学实录2015-04-21
- 四年级语文《特殊的葬礼》说课稿2015-04-20
- 上一篇:苏教版语文第七册 习作2
- 下一篇:《一枚金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