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案例与反思
[案例]
…… ……
…… ……
师:这是我们对姥姥的一个初步印象,让我们再读课文,姥姥的形象就会更加清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用铅笔画出表现姥姥心灵手巧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你的体会。
生读。
全班交流。
师: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生:太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姥姥光结善缘,剪出来的窗纸贴满了太平原托着的小屯里。
生2:左邻右舍的窗户上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奶奶人缘好,有求必应,同时也告诉我们姥姥的心灵手巧。
师:还有哪些句子?
生: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子,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师:哪些词体现了奶奶的心灵手巧?
生:“普普通通”、“翻来折去”、“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
师:你能把这一句话读一读吗?
生读。
师:评价一下,他哪儿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
生:“无所不能”读得好,“普普通通”还不够。
师:你能再把他读一下吗?
生读。
师:还有什么句子?
生:我从小就听人啧啧称赞:“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你也找到这样的句子了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体会到了姥姥剪什么像什么,真神了。
生2:我知道别人一直对姥姥啧啧称赞。
生3:姥姥竟然能把纸剪活了,真神,我真佩服她!
师:说得真好。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体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深入人心。姥姥能把普普通通的彩纸剪纸栩栩如生的东西,这多神啊!你能把这句读好吗?
生读。
师:我相信大家会比他读得更好。
生齐读。
……
……
[反思]
这个片段是王龙老师重点讲解姥姥心灵手巧的一个片段,我觉得这一部分上得很精彩,让整节课有了一个精彩的开始,让学生懂得了如何去分析课文,体会重点,把握重点。
教者在指导朗读时体现了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评价,自己改正,使学生少了很多的依赖,完全*自己把课文读好、读细,读得有感情。
在整个教学中,他始终围绕“心灵手巧”来讲,让学生自己找句子,自己体会,并把自己的体会写在相应的句子旁边。我觉得这样的做法很好,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有些体会,如果不写下来,读过后就会忘记,如果写下来,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笔头,一举两得。
在分析句子的时候,老师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但这个体会并不是漫无目标的,老师在学生问答的时候,总提醒“心灵手巧”这个词语,让学生在缩小的范围内寻找答案,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让学生能更详细地分析课文。
虽然这一片段仅仅是整节课的一小部分,但值得我去学习。
…… ……
…… ……
师:这是我们对姥姥的一个初步印象,让我们再读课文,姥姥的形象就会更加清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用铅笔画出表现姥姥心灵手巧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你的体会。
生读。
全班交流。
师: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生:太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姥姥光结善缘,剪出来的窗纸贴满了太平原托着的小屯里。
生2:左邻右舍的窗户上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奶奶人缘好,有求必应,同时也告诉我们姥姥的心灵手巧。
师:还有哪些句子?
生: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子,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师:哪些词体现了奶奶的心灵手巧?
生:“普普通通”、“翻来折去”、“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
师:你能把这一句话读一读吗?
生读。
师:评价一下,他哪儿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
生:“无所不能”读得好,“普普通通”还不够。
师:你能再把他读一下吗?
生读。
师:还有什么句子?
生:我从小就听人啧啧称赞:“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你也找到这样的句子了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体会到了姥姥剪什么像什么,真神了。
生2:我知道别人一直对姥姥啧啧称赞。
生3:姥姥竟然能把纸剪活了,真神,我真佩服她!
师:说得真好。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体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深入人心。姥姥能把普普通通的彩纸剪纸栩栩如生的东西,这多神啊!你能把这句读好吗?
生读。
师:我相信大家会比他读得更好。
生齐读。
……
……
[反思]
这个片段是王龙老师重点讲解姥姥心灵手巧的一个片段,我觉得这一部分上得很精彩,让整节课有了一个精彩的开始,让学生懂得了如何去分析课文,体会重点,把握重点。
教者在指导朗读时体现了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评价,自己改正,使学生少了很多的依赖,完全*自己把课文读好、读细,读得有感情。
在整个教学中,他始终围绕“心灵手巧”来讲,让学生自己找句子,自己体会,并把自己的体会写在相应的句子旁边。我觉得这样的做法很好,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有些体会,如果不写下来,读过后就会忘记,如果写下来,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笔头,一举两得。
在分析句子的时候,老师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但这个体会并不是漫无目标的,老师在学生问答的时候,总提醒“心灵手巧”这个词语,让学生在缩小的范围内寻找答案,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让学生能更详细地分析课文。
虽然这一片段仅仅是整节课的一小部分,但值得我去学习。
《姥姥的剪纸》案例与反思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姥姥的剪纸》案例与反思相关的教案:
-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32015-05-26
- 《藏戏》教案及反思2015-05-22
-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教学反思2015-05-21
-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2015-05-20
- 《詹天佑》教学案例及反思——苏教版2015-05-19
-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2015-05-19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各具特色的民2015-05-18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案例与反思2015-05-18
- 人活着到底为什么──《为人民服务》2015-05-18
- 《学弈》教学实录与反思2015-05-11
- 《为人民服务》教学案例与反思2015-05-07
- 《穷人》教学案例及反思2015-05-07
-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成长足2015-05-05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反思2015-05-05
- 《学弈》教学设计与反思2015-05-05
-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2015-05-05
- 凡卡怎会识字——《凡卡》教学案例及2015-05-05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老北京的春节》2015-05-05
- 《与诗同行活动二:自己动手写诗》 2015-05-05
- 《手指》教学反思2015-05-04
-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2015-05-04
- “拖延”以后的精彩──《凡卡》教学2015-05-04
-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2015-05-03
- 《桃花心木》课后反思2015-05-03
- 上一篇:《体育颂》教学反思
- 下一篇:从《孔子游春》看孔子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