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教学有感
北师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花》主题单元中的第一篇主题课文是《古诗两首》,分别是唐代的杜甫写的《江畔独步寻花》和宋代的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两首诗都是借写春天的花来表达作者 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在进行第一首诗的教学时,我着重在学法的指导,先让孩子读准字音,再利用工具书自学古诗,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接着学生根据句意质疑。我就顺势让学生说出,诗中写了哪些美好的景物?然后围绕“花、蝴蝶、黄莺”等景物,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结合诗句进行理解。整节课学生兴致极高。由此我想到:语文课的学习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语言,锤炼语言,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的过程!
在进行第二首诗《游园不值》的学习时,我先总结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再请孩子们照着这样的方法自学。接着,在汇报第一句诗句的意思时,相机追问,那么他的心情会怎样?学生有的说:“失落”。有的说:“遗憾”。还有的说:“扫兴”。我又问到:“从哪些诗句中你能体会到诗人的这种心情?从而引出前两句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诗中的意境,学的津津有味。忽然我话题一转,问道:“在这首诗中只写了诗人这一种心情吗?后来,诗人又遇到了什么事?心情又是怎样呢?引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学习。从而了解诗人转忧为喜的心情。
最后,将两首诗进行对比,让孩子体会出两首诗围绕“花”有什么不同。从而,感悟到春天的美,用积累到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赞美春天!
整个教学,最让我欣慰的是孩子们始终处在一个主动求知的状态中,教室里处处洋溢着热烈的气氛。这里有惊讶、有欣喜、有展示时的成功感,学习成为了一件非常主动、快乐的事情。他们在学习的欢乐中成长。
在进行第一首诗的教学时,我着重在学法的指导,先让孩子读准字音,再利用工具书自学古诗,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接着学生根据句意质疑。我就顺势让学生说出,诗中写了哪些美好的景物?然后围绕“花、蝴蝶、黄莺”等景物,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结合诗句进行理解。整节课学生兴致极高。由此我想到:语文课的学习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语言,锤炼语言,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的过程!
在进行第二首诗《游园不值》的学习时,我先总结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再请孩子们照着这样的方法自学。接着,在汇报第一句诗句的意思时,相机追问,那么他的心情会怎样?学生有的说:“失落”。有的说:“遗憾”。还有的说:“扫兴”。我又问到:“从哪些诗句中你能体会到诗人的这种心情?从而引出前两句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诗中的意境,学的津津有味。忽然我话题一转,问道:“在这首诗中只写了诗人这一种心情吗?后来,诗人又遇到了什么事?心情又是怎样呢?引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学习。从而了解诗人转忧为喜的心情。
最后,将两首诗进行对比,让孩子体会出两首诗围绕“花”有什么不同。从而,感悟到春天的美,用积累到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赞美春天!
整个教学,最让我欣慰的是孩子们始终处在一个主动求知的状态中,教室里处处洋溢着热烈的气氛。这里有惊讶、有欣喜、有展示时的成功感,学习成为了一件非常主动、快乐的事情。他们在学习的欢乐中成长。
《古诗二首》教学有感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古诗二首》教学有感相关的教案:
- 古诗《渔歌子》教学设计2015-05-28
- 《古诗词三首》快乐练习:基础知识训2015-05-26
- 教《寓言两则》有感2015-05-26
- “导”出的精彩——读蒋军晶老师《趵2015-05-20
-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习题精2015-05-18
- 《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教案2015-05-18
- 《古诗词三首》教学建议12015-05-13
-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2015-05-08
-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五步教学法2015-05-07
- 听《花之咏》有感2015-05-05
- 有感于《最佳路径》2015-05-03
- 《一枚金币》听课有感2015-04-29
- 古诗两首 教学反思2015-04-28
- 《古诗两首》快乐练习:同步达纲练习2015-04-27
- 《古诗两首》教后记2015-04-27
- 23古诗词三首一课一练2015-04-25
- 《古诗两首》分层作业2015-04-23
- 以境衬情 情境交融──听《为中华之2015-04-22
- 古诗《暮江吟》教学案例及反思2015-04-21
- 《古诗两首》课文简说2015-04-20
- 《古诗词三首》作者简介2015-04-20
- 《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和教材分析2015-04-17
- 4、古诗两首作业设计2015-04-14
- 古诗两首(第八册21课)实录2015-04-13
- 上一篇:《走,我们去植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下一篇:父亲的菜园一课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