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家的小老师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指导理解课文,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其谦虚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一、听写词语师:今天介绍一位大作家给你们认识——萧伯纳。你们了解萧伯纳吗?(萧伯纳是英国有名的大作家,他写过52部戏剧和5部小说。其中有一篇比较著名的作品叫《华伦夫人的职业》。萧伯纳在1925年还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萧伯纳到各地访问过,他曾经来过中国,与鲁迅、蔡元培等人见过面。师:啊,你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写了发生在这样一个名人身上的小故事。(揭示完整课题:大作家的小老师)师:看到这个题目时,你的脑海里会产生哪些疑问呢?小老师是谁呢?(师在“小老师”下画问号)小老师长得什么样子?(师又在“小老师”下画一个问号)大作家为什么要拜小老师呢?(师在“大作家”和“小老师”中间画问号)师:学贵有疑!有了问题,怎么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呢?二、讨论交流解疑:1:我解决了“小老师是谁”这个问题。小老师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生2:我知道小老师长得很可爱: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师:(出示图)你看,的确很可爱!就像你一样可爱呢!我们来一起读一读这句话!(出示这句话,生齐读)师: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就能解决了!(擦去黑板上所画问号中的两个)(目光扫视过全班后)“大作家为什么拜小老师”这个问题不是每个同学能够读一遍书就能解决的。这个问题是谁提的?(一学生举手示意)师:你提的问题很有思考性!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就请以小组为单位,再次读课文,读后认真想一想,大作家萧伯纳为什么把小姑娘作为自己的老师的?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看法。(小组读课文,讨论交流,师巡视引导)教师指导读好课文,体会感情:小姑娘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话,使萧伯纳明白了一个道理,从而萧伯纳才会把小姑娘作为自己的老师的。师:那么,读完了课文,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来读一读她的话吧!不过小姑娘说这话,萧伯纳一开始想到没?文中有个什么词能说明萧伯纳一开始没想到的?( “出乎预料”! “为之一震”(生继续谈看法)(相机出示图)你们看,萧伯纳的动作:一只手插在裤袋里——你来读一读萧伯纳的这句话!师:一个是有名的大文豪,一个是苏联小姑娘;一个心中暗自得意,一个可爱又聪明!多么有趣的一段对话!谁愿意分角色读一读?(学生饶有兴趣地分角色朗读对话)(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师:现在明白“大作家为什么拜小老师”了吗?(生齐说能!)生:娜塔莎对萧伯纳说的话使萧伯纳懂得: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师:(相机小结)这个道理是娜塔莎让萧伯纳明白的,所以——“大作家拜小老师”。(擦去黑板上的最后一个问号)自己在下面再读读萧伯纳的感触,看看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师:课文学完了,大作家萧伯纳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生各抒己见:自夸,有错就改,聪明,了不起……师总结,略)三、作业。1、多音字组词: 教 jiāo( ) jiào( )2、复述课文
大作家的小老师 第二课时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大作家的小老师 第二课时相关的教案:
- 《平分生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5-06-15
-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2015-06-12
- 《一面五星红旗》第二课时说课稿2015-06-09
- 《花钟》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2015-06-06
- 《和时间赛跑》教案(第2课时)2015-06-06
-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2015-06-05
- 《语文园地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5-06-05
-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2015-06-05
-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72015-06-04
- 《七颗钻石》导学案(第二课时)2015-06-04
- 10.嫦娥奔月(第二课时)2015-06-02
- 苏教版国标本9册《嫦娥奔月》第一课2015-06-02
-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第一课时)2015-06-01
- 14《蜜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2015-06-01
-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2015-05-28
- 《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15-05-27
- 《一面五星红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15-05-26
- 女娲补天第一课时教案2015-05-26
-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15-05-23
-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导学案2015-05-23
- 古诗教学迎来春天--------听何岚老师2015-05-23
- 《太阳是大家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5-05-22
- 《燕子专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5-05-22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2015-05-21
- 上一篇:《信》教学设计之一
- 下一篇:《微笑着承受一切》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