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之三

时间:2015-04-02 10:01来源:网络整理点击:字体:[ ]
【思路综述】
  本设计用多媒体动画引导入境,力求通过对语言的品读赏析,让学生感知童话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感知作品所塑造的形象,进而在表演中悟出本文的主题思想,并感知童话这种文学样式。

  【教学简说】
  一、课前准备
  ⒈学生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熟悉教材内容。
  ⒉教师制作4幅多媒体动画(配音乐):淙淙流淌的小溪、奔流不息的小河、滔滔不绝的大江、波涛汹涌的大海。

  二、教学过程
  1.感知。
  (1)形象感知。
  播放多媒体动画,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2)分组品读。
  ①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要求分别细致地阅读课文的4个部分,从中找出最能体现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的特征的词各一个。
  ②再读课文,看看各有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征,在下面画上横线。
  ③细细品味这些词语,然后联系各部分内容,明确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各自的歌声特点、力量表现,看看它们碰到了哪些劝阻者及应对情况。
  (3)制表整理。
  将品读赏析的结果加以整理。参照课后习题(可补充“特征”一栏)制成表格。
  2.再现。
  各组举荐朗读能力较强、表现力强的学生,到台前表演各自品读过的片段(配以多媒体动画作为背景)。
  方法:一名学生在台下朗读叙述性文字,一名学生在台上表演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一名学生在台前表演劝阻者。
  3.整合。
  由分析课题入手,师生互动,共同归纳出课文的主题思想。
  (1)课文为什么以“小溪流的歌”为题,而不以“小河的歌”、“大江的歌”或“大海的歌”为题?
  (2)“小溪流的歌”是一首怎样的歌?
  4.练习。
  (1)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看看哪些词句特别有表现力。
  (2)保持语言风格不变,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小溪流成长为海洋的过程。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之三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