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京!》教学案例
《2008,北京!》生动地记叙了2001年7月13日晚上北京人民热烈欢庆申奥成功的沸腾场面。把课文读了几遍,那无法言表的骄傲和自豪感在心中涌动,心也跟着沸腾了起来!历史的精彩瞬间成为了永恒的欢乐,那一刻,北京沸腾了!全国人民沸腾了!如何让二年级的学生感受申奥成功的喜悦?如何让他们体验这种欣喜若狂的欢庆场面呢?教学时我就抓住了“沸腾”一词。
师:小朋友,看看“沸腾”的“沸”字是什么旁?
生:是三点水。
师:那沸腾一般所指的事物是什么呢?
生:应该是水吧。
师:是的,“沸腾”一般是指水开时候的样子,小朋友有没看到过水开时是什么样呢?
生:我看到水开时冒着热气。
生:还有气泡呢。
师:水花不停地翻滚,水蒸气的力量把壶盖不断地顶起来再顶起来。那人群沸腾是怎样的呢?
师:(创设情景)小朋友,2001年7月13日晚上,中国大地上可以说是万人空巷。想想人们都去哪儿了?
生:都去天安门了。
师:北京的居民可以去天安门,可是其他地方的人呢?
生:都在家里电视机前面守着呢!
师:是的,很多人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机。当时,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走上了宣讲台,拿出了一个信封,开始读起来。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就是当时的亿万观众,老师现在来当一回萨马兰奇,请听我宣布:2008奥运会的举办城市是——(故意停一下再说)北京!
生:(小朋友们跟着欢呼起来,教室里沸腾了。)
师:小朋友,当时北京的人们就象你们现在一样,心里是无比的激动,让我们一起到天安门广场去看一看吧。学习第三自然段。
简析:“沸腾”一词可以说是本文的文眼所在,而学生又是很难想象和理解当时人们的心情的。教学中我先联系生活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意思,然后再创设情景,尽量拉近学生与历史的那一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中的,让学生对当时场面的紧张、我国申奥的快乐也能有所体会。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再一次从文字中去品味“沸腾”。 第三自然段中,妙词连连,勾画出了欢腾的画面。在小朋友自由读的基础上,我请他们谈谈从哪些词里能够感受到“沸腾”。大家纷纷发言:人山人海、四面八方、像潮水一样涌来——写出了人数之众,写出了人群蔚为壮观的情景;欢呼着、跳跃着、一次又一次、抛向——勾画出了人们欢欣雀跃着,好像是不管多少次抛起鲜花,都不足以表达自己喜悦的劲头;不知疲倦的飞奔——多么传神,奔走相告,没有人觉得累。长龙舞、锣鼓敲、礼花放——真是欢乐的海洋!理解了再指导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师:小朋友,看看“沸腾”的“沸”字是什么旁?
生:是三点水。
师:那沸腾一般所指的事物是什么呢?
生:应该是水吧。
师:是的,“沸腾”一般是指水开时候的样子,小朋友有没看到过水开时是什么样呢?
生:我看到水开时冒着热气。
生:还有气泡呢。
师:水花不停地翻滚,水蒸气的力量把壶盖不断地顶起来再顶起来。那人群沸腾是怎样的呢?
师:(创设情景)小朋友,2001年7月13日晚上,中国大地上可以说是万人空巷。想想人们都去哪儿了?
生:都去天安门了。
师:北京的居民可以去天安门,可是其他地方的人呢?
生:都在家里电视机前面守着呢!
师:是的,很多人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机。当时,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走上了宣讲台,拿出了一个信封,开始读起来。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就是当时的亿万观众,老师现在来当一回萨马兰奇,请听我宣布:2008奥运会的举办城市是——(故意停一下再说)北京!
生:(小朋友们跟着欢呼起来,教室里沸腾了。)
师:小朋友,当时北京的人们就象你们现在一样,心里是无比的激动,让我们一起到天安门广场去看一看吧。学习第三自然段。
简析:“沸腾”一词可以说是本文的文眼所在,而学生又是很难想象和理解当时人们的心情的。教学中我先联系生活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意思,然后再创设情景,尽量拉近学生与历史的那一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中的,让学生对当时场面的紧张、我国申奥的快乐也能有所体会。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再一次从文字中去品味“沸腾”。 第三自然段中,妙词连连,勾画出了欢腾的画面。在小朋友自由读的基础上,我请他们谈谈从哪些词里能够感受到“沸腾”。大家纷纷发言:人山人海、四面八方、像潮水一样涌来——写出了人数之众,写出了人群蔚为壮观的情景;欢呼着、跳跃着、一次又一次、抛向——勾画出了人们欢欣雀跃着,好像是不管多少次抛起鲜花,都不足以表达自己喜悦的劲头;不知疲倦的飞奔——多么传神,奔走相告,没有人觉得累。长龙舞、锣鼓敲、礼花放——真是欢乐的海洋!理解了再指导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2008,北京!》教学案例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2008,北京!》教学案例相关的教案:
- 《北京亮起来了》快乐练习:试题2015-06-15
- 《我选我》教学案例2015-06-09
-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案例2015-06-08
- 《秋天的图画》教学案例2015-06-05
- 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读书兴2015-06-04
- 《北京》教材简说2015-06-04
- 《我们成功了》教学案例2015-06-04
- 《守株待兔》教学案例2015-06-03
- 《北京》教学设计12015-06-02
- 《北京》快乐练习:习题精选2015-06-02
- 《北京》第一课时案例及反思2015-06-02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案例 ——尊重学生2015-06-02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2015-06-01
- 《北京亮起来了》说课设计2015-05-31
- 《望庐山瀑布》教学案例分析2015-05-31
- 《阿德的梦》教学案例与反思2015-05-31
-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案例2015-05-31
- 雷雨教学案例及反思2015-05-31
- 《恐龙的灭绝》一文中的标点符号教学2015-05-28
-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案例2015-05-28
- 《山行》教学案例 西师大版三上教案2015-05-27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案例2015-05-27
- 自主合作 读中体验──《我不是最弱2015-05-23
-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案例2015-05-23
- 上一篇:《日月潭》教学设计
- 下一篇:《我有一盒彩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