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研究教学实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教学。”“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本教学,学生****走进文本自读、自悟,产生多姿多彩的独特感受与阅读体验。
一、动画激趣,吸引学生阅读课文。
一上课,教师便出示一幅动画:天空中飘着几朵乌云,云层里陆陆续续向下飘落雨点。老师指着画面说:滴答,滴答,下雨啦!下雨啦!一滴滴可爱的小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了。它们落到哪儿去了?在那儿干什么?小朋友们想知道吗?答案就在第2课《雨点》中,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去找?小朋友都被吸引住了,齐声回答:愿意!然后画面推出整篇课文内容,不等老师发令,学生都抢着去自由读课文了。
二、动画释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学生初读课文后,都找到了雨点落在哪儿,在那儿干什么的答案。但他们却不明白:同样是雨点,为什么落到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表现。这也正是这一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便叫学生自己找答案。然后依次出现下列四幅动画
让学生观察。第一幅:美丽的田野间有个明镜般的池塘,雨点儿落下来,水面荡起一点儿涟漪,马上又平静如镜了。可爱的小雨点安详地在水中睡觉。第二幅:一条小溪伴着柔和的音乐,在山间慢慢向前流淌。几滴雨点儿落下来,随着水流的速度缓缓地向前散步。第三幅:山间一条宽阔的大河,大河里的水正哗哗向东流去,雨点儿一落到河里,就在水流冲击下奔跑起来。第四幅: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雨点儿落下来,被波浪冲得一会儿飞上半空,一会儿跌入浪谷,一会儿又冲上浪尖。波涛的声音像惊雷滚动。通过声、像的渲染,学生人人都找到了答案,而且形象深刻地记住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四种自然事物的不同特征,对课文内容全都心神领会了。
三、动画设境,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课文内容理解后,为了让学生有感情地把课文读好、背好,老师把上述四幅画面连成一个整体,并在每幅画面上方出示相应的课文句子,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再自己试读课文,并思考: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篇课文读好。
师:这么美的诗歌,小朋友们读得好听,背得好听,老师还想再听,能背一遍给老师听听吗?
在学生齐背课文时,教师又将黑板上诗歌中每句的后半句调换,变成:
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
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
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
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
生:老师,黑板上少了几个字。
师:是啊,真少了几个字,可能是趁我们背书的时候偷偷地溜出去玩了,没关系,我们请小雨点来帮忙。
教师从挂图上取下小雨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图,教师贴图,故意贴错,变成:
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散步。
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奔跑。
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跳跃。
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睡觉。
生:老师,你贴错了。
师:错在哪里呢?
生1:雨点落进池塘里,不是在池塘里散步,应该在池塘里睡觉。
生2:雨点落进小溪里,不是在小溪里奔跑,应该在小溪里散步。
生3:雨点落进江河里,不是在江河里跳跃,应该在江河里奔跑。
生4:雨点落进海洋里,不是在海洋里睡觉,应该在海洋里跳跃。
师:小朋友们把课文掌握得真好,说得也很有道理,可是老师觉得好象没有错。你能帮帮老师找找原因吗?
《雨点》研究教学实录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雨点》研究教学实录相关的教案:
- 《雨点儿》教学设计112015-05-23
- 《看电视》生字“却”的教学实录2015-05-22
- 《一去二三里》教学实录片断2015-05-22
- 在美丽的小路上享受──《美丽的小路2015-05-21
- 《雨点儿》教案2015-05-21
- 《雨点儿》教学设计52015-05-20
- 《雨点儿》教学建议2015-05-19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实录反思2015-05-18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实录2015-05-12
- 快乐的节日教学实录2015-05-12
- 《雨点儿》探究活动2015-05-08
- 春雨的色彩教学实录2015-05-04
- 《春风吹》教学实录2015-05-02
- 回顾课题 感恩他情《吃水不忘挖井人2015-04-30
- 12 雨点儿2015-04-27
- 《雨点儿》教学设计182015-04-25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实录和后记2015-04-24
- 语文教学游戏化──《影子》教学实录2015-04-24
- 《乌鸦喝水》教学实录2015-04-23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实录2015-04-21
- 画家乡 教学实录2015-04-21
- 巧妙引导孩子理解词语--《东方明珠》2015-04-21
- 《升国旗》课堂教学实录2015-04-21
- 《雨点儿》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2015-04-20
- 上一篇:《草原的早晨》教学片段及反思
- 下一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