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授课教师:王惠琴时间: 2008 年 11 月 13 日 星期 四 课题: 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 第 二 课时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两个生字,会写两个生字(舍和君)。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4.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了解时局。三、教学难点:想像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五、教学准备:生搜集资料 师制作课件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二.解诗题,知诗人 三.初读古诗 整体感知 四.自主学习,理解诗意 五.体会意境,朗读背诵 六.拓展赏析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指名背诵。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3.在学习诗文之前让我们一起观看画面(示动画课)。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发言。 1.1)齐读诗题。谁能说说这诗题的意思呢?教师相机补充。 2)再读,感情读。送——元二——使——安西2.关于王维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王维。播放介绍王维的视频。师:知道了诗题与作者,接着让我们一起感悟这首的内容。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同桌互读。2.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让学生注意自己的发音和字形。3.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识字动画,指导学生学习生字。4.再读古诗,生评议(抓住学生的优点对字音,节奏,感情等方面作评价),再指名读。 1.请同学们借助课后注释试着弄懂每句诗的意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老师也和你们一起学习。2.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再集体交流。3.指名说说自己的收获,比比谁知道的最多。教师相机板书。(1)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师:这一句你认为怎样读?指几名读。 渭城\朝雨\浥\轻尘, (2)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舍:she四声,宿舍、校舍。多单字,还读三声 ,舍不得、舍己救人。 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读读这句。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客舍\青青\柳色\新。 和前一句连起来读读。 (3)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君”读音,写时注意什么?
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读出来,好吗? 劝君\更尽\一杯\酒, (4)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喝下这杯酒了吗?可我分明感觉到这酒里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
这一杯酒够不够?那就——
师生:再来一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喝完这一杯,元二该启程了,让我们举起酒杯,再送他一程吧。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好吗?西出\阳关\无\故人。 4.我们理解了这首诗,前两句告诉我们送别时的环境,后两句写诗人送别时的情景。作者先写景,再写情,是借景抒情。板书:景 情 1.想像自己与亲人朋友分别时的场面,加上你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随着音乐反复吟诵。播放〈阳关三叠〉的音乐。2.指名读,师生评议,再齐读。3.你从古诗中体会到?看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指名背诵。齐背。 1.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选自己喜欢的背一背。2.学生试着即兴创作诗。 复习旧知识 情景激趣 了解诗题的意思 了解诗人激发学习兴趣 自主合作 情景激趣 指导朗读 自主学习勾画 标记 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在交流中体会意境 引导学生想像品味 在情景中再次体会意境 指导背诵七、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朝雨 浥轻尘 写景{ 客舍 柳色新 借景抒情{ }依依惜别之情 劝酒 更尽 叙事{ 话别 无故人 课后反思:本节课课前准备充分,课件设计合理,便于操作;教学中能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在集体交流中理解诗意,。提供情景让学生悟诗情,指导有感情朗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但在指导朗读上还不够扎实。总之在今后我会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师:这一句你认为怎样读?指几名读。 渭城\朝雨\浥\轻尘, (2)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舍:she四声,宿舍、校舍。多单字,还读三声 ,舍不得、舍己救人。 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读读这句。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客舍\青青\柳色\新。 和前一句连起来读读。 (3)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君”读音,写时注意什么?
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读出来,好吗? 劝君\更尽\一杯\酒, (4)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喝下这杯酒了吗?可我分明感觉到这酒里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
这一杯酒够不够?那就——
师生:再来一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喝完这一杯,元二该启程了,让我们举起酒杯,再送他一程吧。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好吗?西出\阳关\无\故人。 4.我们理解了这首诗,前两句告诉我们送别时的环境,后两句写诗人送别时的情景。作者先写景,再写情,是借景抒情。板书:景 情 1.想像自己与亲人朋友分别时的场面,加上你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随着音乐反复吟诵。播放〈阳关三叠〉的音乐。2.指名读,师生评议,再齐读。3.你从古诗中体会到?看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指名背诵。齐背。 1.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选自己喜欢的背一背。2.学生试着即兴创作诗。 复习旧知识 情景激趣 了解诗题的意思 了解诗人激发学习兴趣 自主合作 情景激趣 指导朗读 自主学习勾画 标记 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在交流中体会意境 引导学生想像品味 在情景中再次体会意境 指导背诵七、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朝雨 浥轻尘 写景{ 客舍 柳色新 借景抒情{ }依依惜别之情 劝酒 更尽 叙事{ 话别 无故人 课后反思:本节课课前准备充分,课件设计合理,便于操作;教学中能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在集体交流中理解诗意,。提供情景让学生悟诗情,指导有感情朗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但在指导朗读上还不够扎实。总之在今后我会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设计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设计相关的教案:
- 《自然之道》3~5自然段教学设计2015-06-03
-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62015-06-03
- 《火烧云》教学设计12015-06-03
-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82015-06-02
-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132015-06-02
-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5-06-02
-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15-06-02
-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12015-06-02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42015-06-01
- 《语文园地四:作文》教学设计2015-06-01
-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2015-06-01
- 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2015-06-01
-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2015-06-01
- 四年级语文上乌塔教学设计2015-05-31
- 《自然之道》4~8自然段教学设计2015-05-31
- 《火烧云》教学设计22015-05-31
- 古诗《渔歌子》教学设计2015-05-28
-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2015-05-28
-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42015-05-28
-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2015-05-28
-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2015-05-28
- 普罗米修斯(区级汇报课教学设计)2015-05-28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2015-05-28
- 《白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201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