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4、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难点: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ppt
四、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发生过什么灾难吗?(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
师: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一刻的情景。(播放ppt中录像、图片并返回到第一张幻灯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谁能用几句话来说一说?(指名2人,说一说)
师:这场地震将一个个美丽的乡镇变成了废墟,使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面对死亡,却发生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指课题)齐读课题。这个故事讲的是谁的事迹?谭千秋(板书,齐读),放ppt,指名王晟读谭千秋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
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ppt出示自读要求
a、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5分钟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根据上下文试着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废墟 坍塌 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3、用直线划出写最后的姿势的句子。
4、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试着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
b、检查、交流
1、读词语(ppt出示词语,开火车读,一人读一个,大声一点)指导写凹,把书翻到33页描红。
2、交流词语的意思:先读出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再说说你所理解的意思。
3、交流你所划出的写最后的姿势的句子。(共3句,找全后ppt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交流:①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②你怎么分段的?
c、小结:刚刚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三)再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ppt出示要求)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a、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自己说说
b、交流
(四)课文第二段就已经把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过写得很详实了,那为什么还要写第三段呢?可不可以把第三段去掉?为什么?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的二、三两段,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全班交流,明了侧面烘托的写法以及侧面烘托的好处。
(五)总结: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最后的姿势》一课,认识了()的谭老师。(根据我们今天所学的,谁来说说?后面说的同学不能和前面同学重复。指名说)
让我们一齐再来读一读写他那最后的姿势的句子,把他那最后的姿势铭刻在心里。ppt切换到课文中写最后的姿势的三句话
(六)作业:
完成思考题。
《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相关的教案:
- 5 手指(教学设计)2015-05-23
-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2015-05-23
-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之“依依惜2015-05-23
-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之“成长足2015-05-23
- 《匆匆》教学设计52015-05-23
- 21*《我最好的老师》的教学设计2015-05-23
-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15-05-22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2015-05-22
- 《跑进家来的松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5-05-22
- 《唯一的听众》第二课时教案2015-05-22
-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22015-05-22
- 《匆匆》教学设计42015-05-21
- 《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2015-05-21
- 新课标六年下《北京的春节》教案(第2015-05-21
- 藏戏的教学设计2015-05-20
-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六下《藏戏》第二课2015-05-20
- 六年级语文《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2015-05-20
-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2015-05-19
- 《灯光》教学设计之四2015-05-19
-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2015-05-19
- 《手指》教学设计2015-05-19
- 《学弈》教学设计72015-05-19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老北京的春2015-05-18
- 《有的人》教学设计2015-05-18
- 上一篇:7、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第一课时
- 下一篇:莫泊桑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