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第十册《卢沟桥烽火》问卷调查的几点反思
一、问卷内容及统计;
问卷共有3个问题。面向28名同学进行调查。
1、“九一八”事变距今已有多少年?
这题的正确率为0。
2、“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题共有10人答对,正确率为35.7%。
3、抗日战争是哪一年开始的?
本题共有28人答对,正确率为100%。
二、归纳分析
《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阐明了它的历史意义,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了解那段屈辱却又英勇的历史。而卢沟桥事变的起因却是因为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继侵占我国东三省之后,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整个中国,而卢沟桥成为日军南下的咽喉要道。
应该说九一八事变对之后的卢沟桥事变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充分了解九一八事变,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爱国教育的契机。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在课后设置了这3个问题。
问卷的完成情况可以说既是在意料之中又是在意料之外的。说是意料之中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很少接触这段历史,对其知之甚少;说是意料之外,是因为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查找工作,向学生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应该说内容是很全面丰富的,学生听的时候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我想,原因还是出在我身上。首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认为课文说的是卢沟桥事变,让学生理解这一事变就足够了,所以我所进行的教学行为只是停留在理解课文这一层棉上,使学习活动显得单薄,缺乏有机的结合,教师本身的“高度”不够,怎能对学生有更高的期望呢?
其次,说是重视了,没有重视到点子上。作为我来说,很明白九一八事变的重要性,但学生不知道,很多学生在此之前可以说一点接触都没有。虽然我准备了大量的资料,但我所准备的这些到底能对学生起到多大的帮助?这取决于我的授课要求和措施。对于没有一点知识储备的学生来说,这些从没听说过的东西,很有趣,所听的时候很投入,但之后能吸收多少呢?只是简单的一代而过,只是把它作为一个授课的环节,只是浮在表面,出现这样的结果也就不那么意外了。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好好利用学校可以提供的一些影象或者图片资料。如果能给学生看相关的电影或者记录片,是不是效果会更好一点呢?如果给他们看一看中国地图,直观的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卢沟桥的位置,效果会不会更好呢?这些大量的信息只通过文字符号传递给学生,显然是很不够的。
三、反思
这节课给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达到它所预定的效果,不能走过场,做一些华而不实的事情。教学需要塌实、严谨的态度。
问卷共有3个问题。面向28名同学进行调查。
1、“九一八”事变距今已有多少年?
这题的正确率为0。
2、“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题共有10人答对,正确率为35.7%。
3、抗日战争是哪一年开始的?
本题共有28人答对,正确率为100%。
二、归纳分析
《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阐明了它的历史意义,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了解那段屈辱却又英勇的历史。而卢沟桥事变的起因却是因为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继侵占我国东三省之后,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整个中国,而卢沟桥成为日军南下的咽喉要道。
应该说九一八事变对之后的卢沟桥事变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充分了解九一八事变,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爱国教育的契机。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在课后设置了这3个问题。
问卷的完成情况可以说既是在意料之中又是在意料之外的。说是意料之中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很少接触这段历史,对其知之甚少;说是意料之外,是因为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查找工作,向学生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应该说内容是很全面丰富的,学生听的时候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我想,原因还是出在我身上。首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认为课文说的是卢沟桥事变,让学生理解这一事变就足够了,所以我所进行的教学行为只是停留在理解课文这一层棉上,使学习活动显得单薄,缺乏有机的结合,教师本身的“高度”不够,怎能对学生有更高的期望呢?
其次,说是重视了,没有重视到点子上。作为我来说,很明白九一八事变的重要性,但学生不知道,很多学生在此之前可以说一点接触都没有。虽然我准备了大量的资料,但我所准备的这些到底能对学生起到多大的帮助?这取决于我的授课要求和措施。对于没有一点知识储备的学生来说,这些从没听说过的东西,很有趣,所听的时候很投入,但之后能吸收多少呢?只是简单的一代而过,只是把它作为一个授课的环节,只是浮在表面,出现这样的结果也就不那么意外了。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好好利用学校可以提供的一些影象或者图片资料。如果能给学生看相关的电影或者记录片,是不是效果会更好一点呢?如果给他们看一看中国地图,直观的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卢沟桥的位置,效果会不会更好呢?这些大量的信息只通过文字符号传递给学生,显然是很不够的。
三、反思
这节课给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达到它所预定的效果,不能走过场,做一些华而不实的事情。教学需要塌实、严谨的态度。
苏教版语文第十册《卢沟桥烽火》问卷调查的几点反思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苏教版语文第十册《卢沟桥烽火》问卷调查的几点反思相关的教案:
- 对《灯光》一文的几点修改建议2015-05-20
- 《詹天佑》教学案例及反思——苏教版2015-05-19
- 苏教版语文第11册第20课《詹天佑》回2015-05-04
- 5、卢沟桥烽火 补充习题答案2015-04-30
- 苏教版语文十二册8《三打白骨精》教2015-04-30
- 一算惊世界|苏教版2015-04-30
-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习作 62015-04-29
- 《卢沟桥烽火》第二课时说课稿2015-04-28
- 练习 6(苏教版第十二册)2015-04-28
- 苏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第三单元 习作 2015-04-28
- 《卢沟桥烽火》一课一练2015-04-27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7教案2015-04-23
- 观《卢沟桥烽火》有感(学生作文)2015-04-22
- 练习 6 (苏教版第十二册教案)2015-04-22
-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2015-04-21
- 《习作⒊》苏教版第十二册教案2015-04-21
- 习作一(苏教版语文六下教案)2015-04-20
-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练2015-04-17
-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姥姥的剪纸》2015-04-13
- 《卢沟桥烽火》教学实录2015-04-13
- 《练习3》教学设计(苏教版六下教案2015-04-13
-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苏教版六年级第2015-04-12
-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及反思2015-04-12
- 卢沟桥烽火教案2015-04-12
- 上一篇:《学和做——“读报和剪报”》教学反思
- 下一篇: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 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