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作文评价的再思考
作文评价,是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能否激发学生再创作热情,能否使学生保持昂扬的写作兴致,从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这是老师们所关注的。
目前,老师们常用的评价形式是:眉批+总评+得分(或等级)。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渐渐发现,不论是量化法还是等级制,均属于模糊性评价,其结果往往是“一刀切”:师生综合某篇作文各方面的情况,给它判一个分数,或定一个等级。这就算是一篇作文的“身价”了。
学生最关心的就是这“身价”。
优等生是老师的高足,其大作深受师生青睐,身价倍增。他们几乎每次都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因此,对写作也乐此不疲。
对大多数中下游学生来说,一个36分,或25分,就把他们给打发了。尽管在评定时对他们使用了第二人称(“你”)的鼓励性评语,他们却觉得这是冠冕堂皇的话,是“施舍”,无异于“镜中花”“水中月”。最终因没得到真正的全面认可,对此而不屑一顾。本来一番好意,却很少有人领情,被“扭曲”为虚幻的东西。一张热脸碰了一张冷屁股。这该是每一个评价者都不愿看到的吧。久而久之,他们对鼓励性评语也麻木了,客观上抑制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其潜能的发展。所以,我们得“网开一面”,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长足发展提供机会,为写作素养的全面提升拓展了更为广泛的空间。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之为文,自然良莠并存。
俗话说的好,“打人不打面,揭人不揭短。”学生最怕自己的作文被判为异类——“丑小鸭”,动不动被别人吹毛求疵。既然学生都爱面子,就该先给他一个又一个面子。其实,这是师生给习作者提供的一个又一个进取的机会,搭建的一个又一个不断攀升的平台。
每个学生的每篇习作,即使糟糕透了的,至少也有一两处可取之处,即“闪光点”:如某个成语恰如其分的使用,某种修辞手法浑然天成的运用,某句名言天衣无缝的嵌入;抑或选材的独到,倒叙的妙用,开门见山的点题,耐人寻味的结尾……不一而足。这些“闪光点”犹如“星星之火”,都是智慧的“燃点”。显然,出于成见,对此视而不见,哪把壶不开提哪一把,简直是愚蠢至极;只有对这些“星星之火”倍加呵护,千方百计吹氧助燃,使之形成"燎原"之势。这才是明智之举。
希望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赏识,是每个学生的共同心理。作文交上后,学生急于知道老师或同学如何评价自己的作文,尤其是对某方面成功之处的认可。这种渴望指点迷津的的心理,正是激励学生把作文写得更好的良机。“横看成领侧成峰,远近高低个不同。”对同一篇习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突破"藩篱",见仁见智,才能真正解放写作教学。只要师生着眼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抓住这一个或几个“闪光点”,给予高度评价,使他们每次都能尝到写作成功的甜头,切实感受到被赏识的喜悦,就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寸进尺”,是人的一种本性。如果从多侧面审视,发现学生习作的更多优点,就能让他们如愿以偿,得到被赏识之“寸”,从而激励他们不断锻造,打造出我们所期待的一“尺”,一“丈”……这样,他们尤其是中下游学生,越写越爱写,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也许会一发而不可收。
在平时写作教学中,作文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甄别和选拔,而是发展每个学生写作的诸多潜能。“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这才是我们通过评价要达到的理想境界:既让习作者得到预期的实惠,又能认清完善自我的努力方向,真正激活"我能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学生在连续不断被别人赏识的“风力”作用下,逐渐升起自信的“风帆”,使写作之“船”乘风破浪,奋力驶向理想的彼岸。
目前,老师们常用的评价形式是:眉批+总评+得分(或等级)。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渐渐发现,不论是量化法还是等级制,均属于模糊性评价,其结果往往是“一刀切”:师生综合某篇作文各方面的情况,给它判一个分数,或定一个等级。这就算是一篇作文的“身价”了。
学生最关心的就是这“身价”。
优等生是老师的高足,其大作深受师生青睐,身价倍增。他们几乎每次都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因此,对写作也乐此不疲。
对大多数中下游学生来说,一个36分,或25分,就把他们给打发了。尽管在评定时对他们使用了第二人称(“你”)的鼓励性评语,他们却觉得这是冠冕堂皇的话,是“施舍”,无异于“镜中花”“水中月”。最终因没得到真正的全面认可,对此而不屑一顾。本来一番好意,却很少有人领情,被“扭曲”为虚幻的东西。一张热脸碰了一张冷屁股。这该是每一个评价者都不愿看到的吧。久而久之,他们对鼓励性评语也麻木了,客观上抑制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其潜能的发展。所以,我们得“网开一面”,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长足发展提供机会,为写作素养的全面提升拓展了更为广泛的空间。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之为文,自然良莠并存。
俗话说的好,“打人不打面,揭人不揭短。”学生最怕自己的作文被判为异类——“丑小鸭”,动不动被别人吹毛求疵。既然学生都爱面子,就该先给他一个又一个面子。其实,这是师生给习作者提供的一个又一个进取的机会,搭建的一个又一个不断攀升的平台。
每个学生的每篇习作,即使糟糕透了的,至少也有一两处可取之处,即“闪光点”:如某个成语恰如其分的使用,某种修辞手法浑然天成的运用,某句名言天衣无缝的嵌入;抑或选材的独到,倒叙的妙用,开门见山的点题,耐人寻味的结尾……不一而足。这些“闪光点”犹如“星星之火”,都是智慧的“燃点”。显然,出于成见,对此视而不见,哪把壶不开提哪一把,简直是愚蠢至极;只有对这些“星星之火”倍加呵护,千方百计吹氧助燃,使之形成"燎原"之势。这才是明智之举。
希望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赏识,是每个学生的共同心理。作文交上后,学生急于知道老师或同学如何评价自己的作文,尤其是对某方面成功之处的认可。这种渴望指点迷津的的心理,正是激励学生把作文写得更好的良机。“横看成领侧成峰,远近高低个不同。”对同一篇习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突破"藩篱",见仁见智,才能真正解放写作教学。只要师生着眼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抓住这一个或几个“闪光点”,给予高度评价,使他们每次都能尝到写作成功的甜头,切实感受到被赏识的喜悦,就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寸进尺”,是人的一种本性。如果从多侧面审视,发现学生习作的更多优点,就能让他们如愿以偿,得到被赏识之“寸”,从而激励他们不断锻造,打造出我们所期待的一“尺”,一“丈”……这样,他们尤其是中下游学生,越写越爱写,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也许会一发而不可收。
在平时写作教学中,作文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甄别和选拔,而是发展每个学生写作的诸多潜能。“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这才是我们通过评价要达到的理想境界:既让习作者得到预期的实惠,又能认清完善自我的努力方向,真正激活"我能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学生在连续不断被别人赏识的“风力”作用下,逐渐升起自信的“风帆”,使写作之“船”乘风破浪,奋力驶向理想的彼岸。
和对作文评价的再思考相关的教案:
- 拿什么来吸引孩子—我教《月光启蒙》2015-06-24
- 五彩缤纷话春天---作文课《春天》2015-06-17
- 放松心态 轻松作文——《写一种熟悉2015-06-09
- 初三语文复习思考2015-06-09
- 作文教学反思2015-06-09
- 古代语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二)2015-06-05
- 《珍珠鸟》教前思考2015-06-05
- 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2015-06-04
-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2015-06-04
- 《作文交流会》教学设计及反思2015-06-03
- 走进生活,让学生喜欢作文2015-06-02
- 激发写作兴趣 让学生轻松作文2015-06-02
- 网络互动,让作文教学栩栩如生2015-06-01
- 对于中学生作文语言平淡的反思2015-05-28
- 飞舞的柳絮,飞扬的激情——从生活中2015-05-27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提高作文水平2015-05-27
- 作文教学之我见2015-05-27
- 快乐体验快乐作文——活动体验型作文2015-05-26
- 关于作文评改问题的反思2015-05-23
- 浅谈作文评改2015-05-23
- 培养小学生作文的联想能力2015-05-21
- 信息量与作文语言的精炼化2015-05-20
-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困惑2015-05-02
- 作文教学中可否没有范文2015-04-30
- 上一篇:对学生抄袭作业的思考
- 下一篇:一个作文题目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