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1.《伤仲永》选自 ,是 因惋惜方仲 永而写的一篇短文。“伤”,这里有 和 的意 思。文章阐明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才能不断进步; 则必然才智枯竭,最终成为一个平庸的人。2.从体裁来看,《伤仲永》属于 。文章明显分为两大部分:第 一部分 ,第二部分 ,提出作者的见解 。二、语段阅读。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用“/”为第二段断句。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①世隶耕 ②自为其名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④泯然众人矣 ⑤不能称前时之闻 ⑥传一乡秀才观之 3.写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 通 4.翻译下面句子。a.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b.父利其然也。 5.文中有三个字点出了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这三个字是: 6.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 7.课文中的哪些话介绍了方仲永才能发展的三个阶段? 8.对本文的写作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夹叙夹议、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b.寓事于理、先抑后扬、对比的手法c.就事说理、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b.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是天才成长的必要条件。c.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家庭环境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d.本文针砭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社会弊病。e.本文强调了知识、才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天才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大有作为。 《伤仲永》课后写作题 一、 扩写课文第一段。要求:不改变情节和基本内容,进行丰富的联想,400字左右。二、 作文《天才与勤奋》,字数要求800字左右。
将叙事部分改编成故事,题目为《仲永才尽》。500字。
(一)基础知识1.《伤仲永》的“伤”是“哀伤”之意,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作者“伤”的原因是什么?选择正确的一项[ ]①他的父亲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把仲永的天赋当作获取利益的资本。②“宾客其父”“以钱币丐之”的庸俗作法。③仲永缺乏主见,盲目地按父亲的要求去做。④仲永由神童而最终“泯然众人矣”的悲惨结局。2.朗读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是[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逮捕、拘押)②或以钱币丐之(把他当乞丐)③卒之为众人(卒,死亡;为,介词,为了)④借旁近与之(代词,他,指方仲永)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词不属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①父异焉②邑人奇之③稍稍宾客其父④父利其然也(二)阅读理解王于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王子,即_________自谓,_________代人,政治家、思想家、________家。2.下列句子中,对“之”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仲永之通悟(结构助词,的)②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调节音节,无实义)③受之天也(代词,它,指“通悟”)3.对“且为众人”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①尚且为了大家②尚且变成一般人③将要成为一般人④尚且是一般人 习题答案提示 (一)1.④2.①3.④4.③(二)1.王安石 北宋 文学2.③ 3.② 《伤仲永》同步练习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父利其然也。(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2.对比《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两文内容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3.《伤仲永》是作者的所闻和所见,请你自己述说一下王安石亲眼看到了什么?4.全文并没有作者的议论,那么作者哀伤和失望之情:是怎么表达出来的?答案1.(1)属于(2)写(3)认为有利(4)拉着、四处、拜访2.相同之处都是亲近的人对主人公学习的影响。不同之处:孙权对吕蒙是积极的促进的影响,吕蒙进步了。方父对其子仲永是消极的影响,仲永则“泯然众人矣”。3.王安石在舅家见到已十二、三的方仲永,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又过了七年,再次到舅家见到仲永,仲永已经和平常人一样了。4.童年的方仲永,天赋超人,能“指物作诗立就”作者听说了这些事。可当亲眼见到时却已“不能称前时之闻”,再次见面已“泯然众人矣”,对比之中作者的失望哀伤之情渗入其中。
和《伤仲永》同步练习相关的教案:
- 《幼时记趣》同步训练2015-04-06
- 《“诺曼底”号遇难记》同步练习12015-04-02
- 《伤仲永》课文评点2015-04-01
- 《黔之驴》同步练习12015-03-30
- 《本命年的回想》同步训练2015-03-30
- 《伟人细胞》同步训练2015-03-29
- 《诗两首》同步达纲练习2015-03-29
- 《要丰富自己的语言》同步练习2015-03-28
- 苏教版七年级上《古代寓言二则》同步2015-03-25
- 浙教版七年级上《炊烟》同步练习2015-03-24
- 《第一单元》同步达纲练习2015-03-23
- 《邓稼先》同步练习2015-03-22
- 《伤仲永》基础知识题2015-03-22
- 《龙宫索宝》同步练习2015-03-19
- 苏教版七年级上《冰心诗四首》同步训2015-03-19
- 《第一千个球》同步练习(3)2015-03-18
- 《春》知能同步训练2015-03-18
- 短文两篇《散步》《金黄的大斗笠》知2015-03-18
- 《包拯》同步练习22015-03-16
- 文言短文两则(牡丹图、斗牛图)同步2015-03-16
- 《伤仲永》教学设计152015-03-15
- 《伤仲永》译文2015-03-14
- 《我若为王》同步练习2015-03-14
- 5.伤仲永 王安石[宋]2015-02-03
- 上一篇:北师大版《示儿》教案1
- 下一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