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课文简析
1.这是一首纪游诗,也是一幅优美动人的秋山图,一洗寂寥冷落的悲秋情调,表现了诗人的高怀逸致、英气豪情。
2.前二句概括描写山行所见全景,视线由低而高,由近及远。但见蜿蜒曲折的石径向上延伸,山顶白云缭绕,隐约可见山中人家。后二句写近处的美好景致:路旁山坡上,经霜的枫林辉映着夕阳,一片火红,令人流连忘返。
3.赏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车驶入山中,沿途景色迷人,而傍晚枫林胜景更令诗人留恋。原本透红的枫叶,镀上夕照的光辉,不是春光,胜似春光。这两句诗笔调清新、流畅。上句出语并不奇特,却能唤起读者的注意:诗人为什么停车?何以为“枫林晚”动情?这就为下句写景作了铺垫。下句用“红于”二字把经霜的枫叶与“二月花”作比较。含蕴丰富,尤值玩味:
(1)表明“霜叶”比“二月花”红得更艳丽,赋予秋景以生机勃勃的生命力,荡涤了萧索的悲秋气氛。用“红于”,说比“二月花”还要红。不说其究竟更浓烈到什么程度,能令人遐想。倘说:“红如”,则因太实而窒息了想象。
(2)用“红于”,更显出意境开阔、情调豪壮。“二月花”不管开得多么繁盛,也不会比叶多。枫树则每片叶子都是它火红的“花”,是通体皆红,何况还是整片火红的“枫林”,又映照着夕阳,其娇艳、浓烈自然远比“二月花”壮观。
(3)“红于”还是包含着深刻哲理的议论。说“红如”只是在外表上赋予“霜叶”以春花的色彩;“红于”则强调了“霜叶”内在的精神、气质:经霜不凋,遇寒更显出旺盛的生命力。诗人激赏的正是枫叶的这种独特品格。在“霜叶”与“二月花”的比照中表明,美不美,主要不在于是否有天生的丽质,更在于能否经受住后天的磨练。这是诗人高尚的情操和不同凡俗的审美观的形象表现,因之而耐人寻味。
(摘自陈定玉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导读》上册,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和《山行》课文简析相关的教案:
- 杜牧《山行》诗歌鉴赏2015-04-02
- 《伤仲永》课文评点2015-04-01
- 《山行》教案12015-04-01
- 《贝壳》课文全文阅读2015-03-28
- 《山行》研讨要点2015-03-28
- 《天鹅的故事》课文欣赏2015-03-21
- 贾平凹《落叶》课文阅读2015-03-18
- 《诗五首》课文评点及说明2014-06-10
- 《扁鹊见蔡桓公》课文评点及说明2014-06-06
- 《扁鹊见蔡桓公》有关资料:关于课文2014-05-30
- 《<伊索寓言>两则》有关资料:课文2014-05-30
- 《两则》有关资料:课文的分析和理解2014-05-30
- 《盘古开天辟地》课文说明2014-05-30
- 《花的话》课文说明2014-05-26
- 《论语》十则课文评点及说明2014-05-26
- 《春》课文说明2014-05-21
- 《秋魂》课文说明2014-05-21
- 《皇帝的新装》课文说明2014-05-21
- 《古代英雄的石像》课文说明2014-05-21
- 《<伊索寓言>两则》课文说明2014-05-13
- 《十三岁的际遇》课文说明2014-05-13
- 《夏天也是好天气》课文说明2014-05-13
- 《海滨仲夏夜》课文说明2014-05-05
- 《济南的冬天》课文说明2014-05-05
- 上一篇:《本命年的回想》课堂教学实录
- 下一篇:《春望》教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