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蝉》教案
《蝉》学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自学内容及自学目标
1.自学内容《蝉》
2.自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联想。
2、难点: 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三、自学提纲
1、解决生字生词
零落 断续 收敛 宽恕 卑微 一丝不苟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
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之论文获得硕士衔。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3、朗读课文,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抑在何处?扬在哪里?
通过一抑一扬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5、作者是怎样由蝉的生命短暂联想到人的?
四、自学测评
1、抄写生字生词
2、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
(1)夕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2)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3、《同步测练考》7页1至4题。
五、你认为的疑点、难点是什么?
互动学案
一、教师预设疑、难、拓展点及解决办法。
疑点:
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解决办法:反复朗读课文。
难点:
怎样由蝉的生命短暂联想到人的?
解决办法:
多朗读课文来解决这个问题。
拓展点:
《蝉》这篇课文开头就用 和 两个词语表明作者对蝉的讨厌。文章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解决办法
教师提醒学生从写作方法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二、教师记录新生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
《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今后我们写作文要学会这种含蓄的写法。
课堂测评
“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第一课时
一、自学内容及自学目标
1.自学内容《蝉》
2.自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联想。
2、难点: 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三、自学提纲
1、解决生字生词
零落 断续 收敛 宽恕 卑微 一丝不苟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
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之论文获得硕士衔。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3、朗读课文,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抑在何处?扬在哪里?
通过一抑一扬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5、作者是怎样由蝉的生命短暂联想到人的?
四、自学测评
1、抄写生字生词
2、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
(1)夕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2)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3、《同步测练考》7页1至4题。
五、你认为的疑点、难点是什么?
互动学案
一、教师预设疑、难、拓展点及解决办法。
疑点:
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解决办法:反复朗读课文。
难点:
怎样由蝉的生命短暂联想到人的?
解决办法:
多朗读课文来解决这个问题。
拓展点:
《蝉》这篇课文开头就用 和 两个词语表明作者对蝉的讨厌。文章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解决办法
教师提醒学生从写作方法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二、教师记录新生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
《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今后我们写作文要学会这种含蓄的写法。
课堂测评
“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和虞世南《蝉》教案相关的教案:
- 十四松鼠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2015-04-08
- 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教案(苏教版七年级2015-04-08
- 十三短文两篇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2015-04-08
- 十二凡尔赛宫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2015-04-08
- 《鹤群》教案(语文版)2015-04-08
-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2015-04-08
- 《卖油翁》教案12015-04-08
- 《女娲造人》教案5-62015-04-08
- 《清平乐·村居》教案32015-04-06
- 《伟人细胞》教案22015-04-06
- 《望岳》教案2015-04-06
- 《七颗钻石》教案42015-04-06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22015-04-06
-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案12015-04-06
- 《秋颂》教案22015-04-06
- 《犟龟》教案32015-04-06
-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教案2015-04-04
- 虞世南《蝉》诗歌鉴赏2015-04-04
- 《我若为王》教案62015-04-04
- 《爱的教育》阅读指导课教案2015-04-04
- 《渡荆门送别》《秋词》教案2015-04-04
- 《归园田居》教案12015-04-04
- 《童年絮味》教案22015-04-03
- 《秋颂》教案12015-04-03
- 上一篇:《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学设计
- 下一篇:《成长的烦恼》教学设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