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主》教案
教学目标:读课文,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题,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学习课文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读课文,理解课文主题,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拟人手法的运用及形象神态描写民。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 教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人与自然本应是和谐共处的,曾几何时,人类简单的以人为中心,以人的狭隘需求为准则来决定动物的生死和善恶。这种观念已经比较陈旧了,在自然和人类持续发展的今天。对于动物的爱护已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价值观。爱护动物,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今天我们学习《小地主》,看作者张晓枫是怎样对待一只不知名的小鸟,居然把它描写的那么可爱。
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学习、探究课文内容。
1、了解作者:张晓枫:现代作家,1969年生于北京,作品曾获得冯牧文学奖。冰心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雏鸟(ch’ ) 气喘吁吁 (x‘) 高亢(k„ng) 掰开(bi) 侥幸(jiƒo) 谨慎(j‹n shˆn) 舆论(y’) 歧视(qŠ)
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主题。
①脉胳思路梳理 任性
偶遇小地主 天真 淘气
“小地主” 悉心照料“小地主”:喂食,散步
“小地主”再无音讯
小地主的离去去, “我”期盼重逢
②课文主题:课文通过叙述“我”救助一只灰喜鹊的经过,表达作者对这只自己悉心照料的小生命的由衷喜爱之情,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细读课文,体会文章拟人手法的运用和语言的幽默。
①文章主要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小地主”的可爱,活泼。读来使人异常亲切,从文中找出具体内容。加以体会其表达作用。
②文章语言风趣幽默,找出一些具体的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四、拓展升华。
文章通过“小地主”反映了一种什么心情?
教学重点:读课文,理解课文主题,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拟人手法的运用及形象神态描写民。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 教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人与自然本应是和谐共处的,曾几何时,人类简单的以人为中心,以人的狭隘需求为准则来决定动物的生死和善恶。这种观念已经比较陈旧了,在自然和人类持续发展的今天。对于动物的爱护已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价值观。爱护动物,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今天我们学习《小地主》,看作者张晓枫是怎样对待一只不知名的小鸟,居然把它描写的那么可爱。
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学习、探究课文内容。
1、了解作者:张晓枫:现代作家,1969年生于北京,作品曾获得冯牧文学奖。冰心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雏鸟(ch’ ) 气喘吁吁 (x‘) 高亢(k„ng) 掰开(bi) 侥幸(jiƒo) 谨慎(j‹n shˆn) 舆论(y’) 歧视(qŠ)
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主题。
①脉胳思路梳理 任性
偶遇小地主 天真 淘气
“小地主” 悉心照料“小地主”:喂食,散步
“小地主”再无音讯
小地主的离去去, “我”期盼重逢
②课文主题:课文通过叙述“我”救助一只灰喜鹊的经过,表达作者对这只自己悉心照料的小生命的由衷喜爱之情,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细读课文,体会文章拟人手法的运用和语言的幽默。
①文章主要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小地主”的可爱,活泼。读来使人异常亲切,从文中找出具体内容。加以体会其表达作用。
②文章语言风趣幽默,找出一些具体的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四、拓展升华。
文章通过“小地主”反映了一种什么心情?
和《小地主》教案相关的教案:
- 十四松鼠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2015-04-08
- 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教案(苏教版七年级2015-04-08
- 十三短文两篇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2015-04-08
- 十二凡尔赛宫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2015-04-08
- 《鹤群》教案(语文版)2015-04-08
-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2015-04-08
- 《卖油翁》教案12015-04-08
- 《女娲造人》教案5-62015-04-08
- 《清平乐·村居》教案32015-04-06
- 《伟人细胞》教案22015-04-06
- 《望岳》教案2015-04-06
- 《七颗钻石》教案42015-04-06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22015-04-06
-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案12015-04-06
- 《秋颂》教案22015-04-06
- 《犟龟》教案32015-04-06
-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教案2015-04-04
- 《我若为王》教案62015-04-04
- 《爱的教育》阅读指导课教案2015-04-04
- 《渡荆门送别》《秋词》教案2015-04-04
- 《归园田居》教案12015-04-04
- 《童年絮味》教案22015-04-03
- 《秋颂》教案12015-04-03
- 《一面》教案42015-04-03
- 上一篇:《梅岭三章》练习测试题
- 下一篇:古代诗词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