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⑴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理解等式、方程的含义,体会等式和方程的关系,能根据情景图正确地列出方程。
⑵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和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⑶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初步展开新课。
⑴出示“天平”情景图,了解学情。
让学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天平;两边是一样重的;指针在中间表示就表示相等等等。
⑵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先写出等式;交流等式:50+50=100,交流这样列式的思考;揭示概念,象这样表示两边相等的式子就是等式。
二、继续出示情景图,深入展开新课。
⑴出示情景图,明确要求。
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⑵独立思考,试写式子。
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
⑶学情反馈,班级交流。
让学生自行上黑板写不同的式子。
可能会出现下面这些式子:x+50>100,x+50≠100, x+50=100+50,x+50<200,x+50≠200,x+x=200,2x=200等
甄别确认正确答案。
⑷尝试分类,理解方程的意义。
明确要求——分类;为类别起名,等式,不等式;独立分类,等式:x+x=200,2x=200 ,x+50=100+50,50+50=100,不等式:x+50>100,x+50≠100,x+50<200,x+50≠200。
再分类,不等式感悟“>”和“<”比“≠”更准确;等式分类:等式中有一部分叫等式(含有未知数)。
⑸体会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用符号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例如集合图等;用形象的情景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例如部分和总数等。
三、独立练习,进一步内化新知。
⑴完成练一练1。
确定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方程和等式,确定寻找等式和方程的思路和方法;交流矫正。
⑵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用线连一连。
9-x=3 20+30=50
80÷4=20 等式 x+17=38
x-15 方程 36+ x<40
7y=63 54÷x=9
⑶完成第2页试一试和看图列方程。
先独立列方程,再在小组里交流列式的思考。
⑷完成练习一1~3。
重点交流第2题。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相关的教案:
- 2、5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与反思2015-05-08
- 五下总复习电子教案 第二课时 复习2015-05-07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2015-05-07
-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数字2015-05-07
- 小数乘整数 教学设计2015-05-05
- 第九册解方程的问题2015-05-05
-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分数2015-05-05
-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5,整2015-05-05
-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2015-05-05
- 复习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运算2015-05-04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稍复杂2015-05-04
-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015-05-04
- 欣赏与设计练习教学设计2015-05-03
- 第三节 《因数和倍数对比》教学设计2015-05-03
-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2015-05-02
-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015-05-02
- 《观察简单的立体图形组合》教学设计2015-04-30
-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2015-04-30
- 2、5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2015-04-29
-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15-04-28
-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2015-04-28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015-04-28
-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练习题(每小节都2015-04-28
-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2015-04-27
- 上一篇:小数乘小数(1)
- 下一篇:《复式折线统计图》听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