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和蛇》教案
教学目标:1、诵读这首诗,了解作者克雷洛夫,理解掌握成语“乔装打扮”
2、体会这首诗的寓意,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交流、探究、讲读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李寄》一课为我们讲述了一条巨蛇贪婪地残害人民的故事。它无情的吞啮了九个小女孩,其凶残、贪婪的本性可见一斑。但最终丧命于李寄利剑下。《伊索寓言》中两则《农夫和蛇》中蛇更是狠毒,忘恩负义、本性难改。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诗《农夫和蛇》看这首诗中的蛇有怎样的下场。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内容。
1、参照注释,了解作者。
课文选自《克雷洛夫寓言诗集》。
克雷洛夫:1769---1844俄国寓言作家。
2、范读课文,使学生体会诗歌的朗读节奏。
3、自由朗读诗歌,并参照注释学习成语“乔装打扮”。
4、指名读,集体讨论评价:
蛇的话应该怎样读,农夫的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5、集体朗读,了解诗歌大意。
一句话概括:蛇花言巧语想要骗取农夫的信任,结果被农夫识破,果断杀了。
6、交流、探究诗歌寓意。
①指名有表情的读蛇的话:体会蛇的特征。
②蛇为什么要伪装自己,目的是什么,“蛇”像征什么样的人?
③从农夫的语言和动作中可以看出农夫是个怎样的人?
④农夫果断斩蛇说明了什么?
四、迁移应用,拓展升华。
通过学习这篇诗歌,谈谈你对人生的感悟。
提示:可以从“密切联系群众,不能脱离群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等方面谈起。
五、巩固提高
1、乔装打扮:解释并造句。
2、练习背诵。
六、作业:背诵这首诗。
2、体会这首诗的寓意,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交流、探究、讲读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李寄》一课为我们讲述了一条巨蛇贪婪地残害人民的故事。它无情的吞啮了九个小女孩,其凶残、贪婪的本性可见一斑。但最终丧命于李寄利剑下。《伊索寓言》中两则《农夫和蛇》中蛇更是狠毒,忘恩负义、本性难改。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诗《农夫和蛇》看这首诗中的蛇有怎样的下场。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内容。
1、参照注释,了解作者。
课文选自《克雷洛夫寓言诗集》。
克雷洛夫:1769---1844俄国寓言作家。
2、范读课文,使学生体会诗歌的朗读节奏。
3、自由朗读诗歌,并参照注释学习成语“乔装打扮”。
4、指名读,集体讨论评价:
蛇的话应该怎样读,农夫的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5、集体朗读,了解诗歌大意。
一句话概括:蛇花言巧语想要骗取农夫的信任,结果被农夫识破,果断杀了。
6、交流、探究诗歌寓意。
①指名有表情的读蛇的话:体会蛇的特征。
②蛇为什么要伪装自己,目的是什么,“蛇”像征什么样的人?
③从农夫的语言和动作中可以看出农夫是个怎样的人?
④农夫果断斩蛇说明了什么?
四、迁移应用,拓展升华。
通过学习这篇诗歌,谈谈你对人生的感悟。
提示:可以从“密切联系群众,不能脱离群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等方面谈起。
五、巩固提高
1、乔装打扮:解释并造句。
2、练习背诵。
六、作业:背诵这首诗。
和《农夫和蛇》教案相关的教案:
- 十四松鼠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2015-04-08
- 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教案(苏教版七年级2015-04-08
- 十三短文两篇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2015-04-08
- 十二凡尔赛宫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2015-04-08
- 《鹤群》教案(语文版)2015-04-08
-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2015-04-08
- 《卖油翁》教案12015-04-08
- 《女娲造人》教案5-62015-04-08
- 《清平乐·村居》教案32015-04-06
- 《伟人细胞》教案22015-04-06
- 《望岳》教案2015-04-06
- 《七颗钻石》教案42015-04-06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22015-04-06
-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案12015-04-06
- 《秋颂》教案22015-04-06
- 《犟龟》教案32015-04-06
-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教案2015-04-04
- 《我若为王》教案62015-04-04
- 《爱的教育》阅读指导课教案2015-04-04
- 《渡荆门送别》《秋词》教案2015-04-04
- 《归园田居》教案12015-04-04
- 《童年絮味》教案22015-04-03
- 《秋颂》教案12015-04-03
- 《一面》教案4201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