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教学实录、反思
教学版本:北师大新世纪版四年级上册45页,“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1. 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能自己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并能用字母表示、用语言进行描述。
2.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其规律的意义,运用规律进行乘法的简算。
3、渗透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在观察算式特点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cai出示情景(4套桌椅板凳桌子每张10元,椅子每张5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师:从图上获得什么信息?
二.探究活动
1.探究内在联系规律
师: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你为什么这么算,每一步算的什么?
(生在本子上列式)
生展示并汇报其方法(4x5+4x10,(10+5)x4)
师: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
生:参与计算的数相同,运算顺序不同。
师:左边先算什么,右边先算什么
生:左边先算乘再算加,右边先算加再算乘。
师:用不同的方法都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你们算出来一共需要多少钱呢?生:都等于60元。(师分别板书两个60)
师:可以用什么符号把他们连接起来?
生:等于符号
3.猜想讨论验证
师:刚才通过观察发现这两个算式参与列式的数相同,运算顺序不同,但得数相同,象这样的形式换任何数都会这样吗?你能不能也写两个象这样形式的算式,再通过计算来验证这两个算式是不是相等,能否用=号连接
生举例在本子上。
学生汇报(板书,分两个大组分别计算,再写=,谁来汇报一下你写的)
师:原来啊,具有这种形式的两个算式确实得数都相等。这样的两个算式就是好朋友,老师写一个算式,你能写出他的好朋友算式吗?(21+9)x3
(4+40)x5
你是怎样得到这个算式的(打箭头)
4.比较归纳
观察等号左边有什么相同点(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等号右边有什么相同点(把两个乘积相加)
观察从左到右,是什么样的乘积(同时加箭头符号)
象这样的规律就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
5.练习
(18+7)x8= x8+ x8
10x(7+9)= x + x
(42+ )x2= x + 35 x 2
x( + )=17x23+17x27
( + )x =
6.观察每组算式,得数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选其中一个进行计算。
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7.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80+4)x25 25x(4+20)
50x(20+2) 340x101
想那一个算式,根据是什么,递等式计算。计算这个算式时,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想好朋友算式,再计算。
着重讲解最后一题,先写成340x(100+1)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学反思:1.教学环节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层层递进,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设计先由学生猜想模仿写出一组算式,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验证, 特别是写出好朋友算式的环节,进一步让学生探索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并渗透其方法.为后面学生进行语言归纳作了铺垫.
2.教学中不仅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还重视学生的技能技巧,在练习中并能落到实处,让学生掌握简算的基本方法。
3.教学中不足之处还应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还应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还不够。
教学目标:1. 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能自己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并能用字母表示、用语言进行描述。
2.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其规律的意义,运用规律进行乘法的简算。
3、渗透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在观察算式特点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cai出示情景(4套桌椅板凳桌子每张10元,椅子每张5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师:从图上获得什么信息?
二.探究活动
1.探究内在联系规律
师: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你为什么这么算,每一步算的什么?
(生在本子上列式)
生展示并汇报其方法(4x5+4x10,(10+5)x4)
师: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
生:参与计算的数相同,运算顺序不同。
师:左边先算什么,右边先算什么
生:左边先算乘再算加,右边先算加再算乘。
师:用不同的方法都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你们算出来一共需要多少钱呢?生:都等于60元。(师分别板书两个60)
师:可以用什么符号把他们连接起来?
生:等于符号
3.猜想讨论验证
师:刚才通过观察发现这两个算式参与列式的数相同,运算顺序不同,但得数相同,象这样的形式换任何数都会这样吗?你能不能也写两个象这样形式的算式,再通过计算来验证这两个算式是不是相等,能否用=号连接
生举例在本子上。
学生汇报(板书,分两个大组分别计算,再写=,谁来汇报一下你写的)
师:原来啊,具有这种形式的两个算式确实得数都相等。这样的两个算式就是好朋友,老师写一个算式,你能写出他的好朋友算式吗?(21+9)x3
(4+40)x5
你是怎样得到这个算式的(打箭头)
4.比较归纳
观察等号左边有什么相同点(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等号右边有什么相同点(把两个乘积相加)
观察从左到右,是什么样的乘积(同时加箭头符号)
象这样的规律就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
5.练习
(18+7)x8= x8+ x8
10x(7+9)= x + x
(42+ )x2= x + 35 x 2
x( + )=17x23+17x27
( + )x =
6.观察每组算式,得数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选其中一个进行计算。
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7.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80+4)x25 25x(4+20)
50x(20+2) 340x101
想那一个算式,根据是什么,递等式计算。计算这个算式时,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想好朋友算式,再计算。
着重讲解最后一题,先写成340x(100+1)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学反思:1.教学环节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层层递进,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设计先由学生猜想模仿写出一组算式,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验证, 特别是写出好朋友算式的环节,进一步让学生探索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并渗透其方法.为后面学生进行语言归纳作了铺垫.
2.教学中不仅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还重视学生的技能技巧,在练习中并能落到实处,让学生掌握简算的基本方法。
3.教学中不足之处还应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还应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还不够。
“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教学实录、反思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教学实录、反思相关的教案:
- 第三单元 乘法 第五课时 探索与发现2015-05-07
- 笔算乘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2015-04-29
- 小学四年级上册口算乘法教案2015-04-29
-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2015-04-28
- 含有两级运算(有加、减法也有乘法的2015-04-28
- 《口算乘法练习》教学设计2015-04-27
- 口算乘法教案2015-04-24
- 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乘法》说课稿2015-04-21
- 第一单元:乘法第5课时 练习(一)(2015-04-17
- 第三单元 乘法 第九课时 练习四2015-04-13
- 第三单元 乘法 第二课时 体育场2015-04-11
- 第三单元 乘法 第六课时 计算工具的2015-04-09
- 第一单元: 乘法 第2课时 三位数乘两2015-04-08
- 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2015-04-04
- 第三单元 乘法 第八课时 探索与发现2015-04-03
- 第三单元 乘法 第十课时 整理复习(2015-03-29
- 第三单元 乘法 第一课时 卫星运行时2015-03-28
- 第一单元 乘法 教材分析2015-03-26
- 特级教师王凌认识整万数课堂教学实录2015-03-19
- 第一单元乘法练习2015-03-13
- 乘数中间有 0 的乘法(参考教案二)2015-01-04
-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参考教案二)2015-01-04
- 《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教学设计2014-12-15
-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2014-09-22
- 上一篇: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 下一篇:教学“正负数”不能忽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