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心中的那幅风景
----戏剧教学编剧有得
[活动名称]放风筝,找春天,学编剧。
[活动类型]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学生春游活动。
[活动理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是新课程体系所提出的主体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教育实践中,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作为新的理念,以文本教学为纽带,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第二课堂为载体,让学生与实践面对、与书本拥抱、与人类崇高的创新精神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情怀。
[活动目的]结合各年级教材中的戏剧教学,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做一些浅显的编剧作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戏剧的鉴赏能力。
[活动背景]“放风筝”是我校第二课堂的传统活动项目之一(我校有400米标准跑道的体育场地,具备活动的条件)。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我校政教处专门组织这一活动,从学校创办以来,就一直坚持下来。要求学生自制风筝进行放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陶冶宽广、高远的人生情怀以及人生无止境的信念。
[参加人群]本校在籍学生,各班级放风筝的学生代表和各班主任。
[组织实施过程]学校由政教处牵头,成立了放风筝活动的评审领导小组,对风筝的形状、色彩、放飞的技巧、高度进行评选,对在活动中取得优胜的班级体和个人记入活动档案并颁发荣誉证书。
[活动指导]
新课程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也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就拿“戏剧文学单元”的教学目的来说吧,它不但要学生学习继承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而且要为学生终身受教育,为学生创造性发展铺好平台。因此,教学戏剧这一文学样式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做一些浅显的编剧作业 ,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戏剧的鉴赏能力。
如唐代诗人贾岛《寻隐者不遇》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人访问一位隐居的人,可是没有遇到。这一情节是通过他和童子的对话表现出来的。可以让学生编成短剧片段。
[时间]某日。
[地点]松下。
[场景]崇山峻岭,树木蓊郁,云雾缭绕。
[人物]诗人;童子。
[人物台词]
诗人:你的师傅在家吗?
童子:我的师傅采药去了。
诗人:他去哪儿采药了?
童子:他就在这座山里。
诗人:你能不能给我指路?
童子:(为难)……可是山上云雾缭绕,我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呀!
完成上述的编剧作业 浅而易之,学生容易下笔。有些语文双基扎实的学生还能生发开去写。这里要说的是教师要在指导学生编剧的同时,教给学生一些编剧的常识。对于课本剧的编写,可以选择小说等情节较强的叙事作品,例如《孔乙己》《范进中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还有像《驿路梨花》《最后一课》《小橘灯》《变色龙》《七根火柴》等等。改编时先从小话剧学写起,如果原文篇幅较长,可以写其中一个片段,也可以取其中某个场景写成小品。改编应注意剧本的一般特点:
(一)剧本必须把发生在不同地点和长时间里的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和有限的时间内表现出来。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篇幅不宜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太多。改编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短小精悍的独幕剧。
(二)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把矛盾冲突表现得更集中、更尖锐。
(三)剧本的语言主要指台词。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剧本主要通过台词来推动情节,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剧本的语言要求简练、生动、个性化。
另外,舞台说明(或者叫舞台提示)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的文字,写在第一幕(或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总之,课本剧来源于课文,可以改变为课本剧的内容很多,我们应选择那些以对话推进情节、表现主题且人物形象鲜明便于表演的课文,改编为课本剧。也可以从生活中选择好的题材编写成小剧本。写好后的作品,可以结合课外活动指导学生排练上演。“让他们自己演,让美好的戏剧艺术之花成为校园中一道瞩目的风景线,让中小学的课堂里、教室中经常有文明戏剧的笑声、鼓掌声,也让那些有演出才能的青少年受到锻炼,脱颖而出,成为戏剧队伍中的后继者和新生力量;更是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作出一份应有的贡献。(《提倡课本剧和学生演剧》叶仁光)”
和为心中的那幅风景相关的教案:
- 上一篇: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 下一篇:乱、错、繁点儿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