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语文 -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时间:2015-03-07 09:25来源:网络整理点击:字体:[ ]
1、卢沟桥的狮子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的特点,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和这座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建筑的原因;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挂图或投影;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中外驰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为抗日战争由此开始,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叫“卢沟桥”。我们今天一起学习这篇看图学文着重写卢沟桥的狮子的看图学文。

板书课题: 1卢沟桥的狮子

二、出示表现卢沟桥全景或远景的挂图或投影,引导学生观察,使他们感受到卢沟桥十分壮美,桥上的石狮子多得数不清

三、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这座桥的。听录音朗读。

四、学习生字,书写生字词

生字:歇 雕 厘 甚 至 蹲 概 异 侵 衅 驻 具

“甚”、“至”是翘舌音;“雕”是三拼音,读时不要丢掉介音“i”。书写时“厘”上不要加点;“蹲”的右半部不要少横;“概”是木字旁,中间最后一笔是点;“异”上半部是巳”。 “侵”、“衅”是前鼻音,“驻”是翘舌音,“具”的ü上省略两点。书写时,“侵”注意右半部的写法,“衅”左半部最后一笔是提,“具”的里边是三横。

生词:歇后语 雕着 厘米 甚至 大概 形态 各异 淘气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大多在民间流传。

甚至:在课文中有进一层的意思,说小狮子小到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了。

形态各异: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侵华 挑衅 驻守 具有 建筑

五、 初步理解课文。

1、齐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写了卢沟桥的什么?着重写了桥上的狮子的什么特点。

六、作业 

读课文,其中第二自然段要多读几遍。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一)听写生字词。

(二)朗读课文

二、指导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看看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第一句: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第二句:这座桥已有八百年的历史。

第三句:讲桥的长度、结构,并通过柱子多说明雕的狮子多。

第四句:借很难数得清,进一步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多。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卢沟桥这座有八百年历史的石桥,上面雕刻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3、朗读第一自然段。

4、过渡:卢沟桥的狮子,除了多得难以数清楚,还有什么特点,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观察挂图、投影或观看录像(最好是石狮子的特写),逐一说出石狮子的大小、形状、神态。

2、朗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这些狮子的。

大小:“大的……小的……甚至……”理解“甚至”

形状:“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一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四个“好像”。“好像”后面的文字,是作者由看到的而想到的,加进想象,使石狮的形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二要引导学生注意上述句式,并列整齐,读着上口,并要认识到课文中仅是举了几个例子,实际上石狮子千姿百态,不可能一一写出。三要引导学生注意段末的省略号,意思是各具情态的狮子还有很多很多,一个省略号,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3、用引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这些狮子……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4、默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

(卢沟桥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狮子,总共有485只。)

5、带着对石狮子喜爱的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6、卢沟桥的出名不光是因为桥上的狮子多,各具情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想想每句讲的是什么。

第一句:概述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因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而得名。

第二句概述“七七事变”是怎么回事。“挑衅”,借端生事,企图挑起战争。侵华日军以听到宛平城枪声,致使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城内搜查,遭到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军队的拒绝。正交涉间,日军向宛平城射击,继而炮轰卢沟桥。中国军队忍无可忍,奋起抵抗。“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宛平县城在卢沟桥东。

第三句:指出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这也是使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

第四句:强调卢沟桥的历史价值。

2、这一自然段最重要的一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第二句,概述“七七事变”是怎么发生的,这是抗战的起点,又是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建筑的原因。)

3、归纳自然段段意。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4、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憎恨侵华日军、牢记这段历史的感情。

四、朗读全文。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五、作业 

1.背诵第二自然段。书写生字词。

2组织学生阅读卢沟桥资料,了解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板书设计 :

1、卢沟桥

特点:数量 数不清大小 几十厘米 几厘米形状:有的……有的…… 好象……好象…历史意义:七七事变

2、三味书屋

教学目的:

一、学习鲁迅先生严格要求自己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二、学习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三、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概括自然段段意。

四、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来历”“料理”“信念”“毫不松驰”等词语。

五、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早”字的来历,学习鲁迅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学习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概括自然段段意。

教学准备:

录音机、教材录音带、幻灯片、挂图。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课文。

1、出示课题:三味书屋

2、读课文预习内容。

3、随录音读课文,并思考预习中的问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划出生字新词。

2、自学生字(2分钟)。

3、听写生字。

4、理解生字新词。

(1)指名看拼音写词语。

(2)指名扩词。

(3)理解生字难词,指名造句。

八仙桌:大的方桌,一般每边坐两个人。

戒尺:以前教师用来体罚学生的木板或竹板,形状像尺。

料理:办理、处理。

来历:人或事物的历史或背景。

毫不松弛:一点也不放松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齐读课文,思考:课文分几部分来写,写了什么?

2、课文是怎样图文对照来写。

3、指导看图。

四、图文对照,了解课文大意。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图画的?

2、理解各自然段的内容。

第一:介绍了三味书屋的从前各现在。

第二:描写了三味书屋的样子。

第三:讲了“早”字的来历和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五、布置作业 。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早”字的来历,学习鲁迅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学习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概括自然段段意。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1、读课文,边读边想预习内容。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指导学习课文。

(一)讲读第一段。

1、三味书屋有什么历史?

2、过去是什么?现在是什么?

3、小结:这一段讲三味书屋的过去和现在。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1、三味书屋是什么样儿的?

2、作者是怎样按空间方位来介绍三味书屋的?(找出表示位置顺序的词语。)

正中→画前→四面→东北角

3、齐读第二段,要求:复述三味书屋的样子。

4、过渡:作者介绍了三味书屋后还介绍什么?

(三)阅读第三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三段,思考后讨论:

(1)这一段课文围绕什么来写?

(2)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可以分成几层?理解层意。

2、课文是怎样描写“早”字的形状?划出来。

3、作者为什么把简单的“早”字描写得很生动。

4、鲁迅为什么要在桌子上刻“早”字呢?

5、鲁迅刻了“早”字后又是怎么做的?

6、小结:这段主要写了“早”字的来历和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

2、学了课文,同学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应该学习些什么呢?

四、布置作业 。

1、读熟课文,完成课后题。

2、背诵第三自然段。

板书设计 :

三味书屋

书塾(过去)

正中 读书

画前正中 习字

四面 描绣像 形状

东北角 刻“早”字 来历

作用

纪念馆(现在)

3、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标 :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书写生字,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2. 理解课文,体会句子的意思及文章蕴含的道理。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难点:

1、通过课文讲了几件事,明白时间可以争取的道理,从而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其中蕴含的哲理。

教具准备:

小黑板:书写格言谚语,以便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一、 导引目标 激发兴趣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大留意时间的流逝,时间似乎总是有,用也用不完。读了这篇课文,可能你就不这样想了。

二、 创设条件 自主参与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后说出你的收获,交流你的感受,提出你的疑问,发表你的见解。

2. 学生在自由读、说、讲、辩的过程中积极思维,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先独立思考,组织语言,再小组交流,在交流中取长补短。)

三、组织研究 体验发现

1.指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变化,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2、章中你认为最富哲理,寓意深刻的是哪一句?和大家一起品味,品味。

四、引导创新 应用实践

学生进行关于时间的格言比赛.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设计,鼓励学生协调合作,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五、小结巩固

学习了本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教师积极的引导在学习方法上、写作方法上、思想品质上等方面来谈。

六、作业 

背诵文章中你最喜欢的句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齐读课文,再次记一记课文告诉我们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把搜集来的谚言宣读。

二、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给生字新列表(带点字 音序 音节 部首 剩几画 结构)

2、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

点拔:读准“梭、若”等字的字音。梭,读suō,不读sōu;若,读ruò,不读nuò。

要注意“哀、持、梭、若”等字字形的教学。“哀”,“衣”字中间是个“口”字,不同于“衰”;“持”,左旁是“扌”,不同于“特”;“梭”,右旁是“”,不同于“棱”;“若”,中间是“ ”,不是“十”,要把它同“苦”字区别开来。

三、听写生字新词。

四、指导完成课后题。

思考·练习3有四个句子,(1)(3)(4)句都是说时间在流逝,一去不复返,从中可以体会到时间的珍贵。(2)句用打比方的手法来说明时间的珍贵。

五、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板书:

3.和时间赛跑

时间一去不返 心里不是滋味

赢得时间 快乐无法形容

一直和时间赛跑 受益无穷

珍惜时间

4、多加一句话

教学目的:

1、认识四个生字。

2、通过法国著名诗人帮助老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字打动人心的原因,说说自己的感受。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更深人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法国著名诗人帮助盲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教学难点 :

理解语言艺术产生的巨大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图片、文字)。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1、今天学习第4课,齐读课题。

2、小声读读课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巴黎街头的故事。中午,一个在街头乞讨的老妇人什么也没得到,晚上,情况却发生很大变化,过往行人纷纷给她铜币。

二、新授可课

(一)小组自学生字

2、字形注意:

枚:枚的左边是四笔反文。

币:币的第一笔是撇

魔:魔的部首是麻和鬼

3、小组内学习记忆生字并组词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哪几段讲的是这件事情?(1-2段)

2、本文故事的展开是围绕着木牌上的字展开的,请你找一找,文中除了木牌上字的变了,还有哪些内容发生了变化?

3、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找发生变化的内容,动笔画在书上。

4、小组内交流,并添好表格。

5、找出最关键的变化。(人们的态度,木牌上的字,老人的收入以及神情都发生了变化)。

6、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出示投影片。

字: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态度:无动于衷 慷慨解囊

收入:少 多

神情:悲伤 笑着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老人的样子,路人的态度。

(2)重点指导读盲妇人前后两次说的话。

(3)分角色朗读。

8、质疑。

过度: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请你小声读读第3自然段,找找答案。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诗人添字后木牌上的语句。

2、启发想象

看到"春天到了"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可以结合着自己找到的资料来谈谈。

(1)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

(2)学生展示

3、理解盲妇人眼中的世界"一片漆黑"的情景。

(1)你有什么感受?

(2)请同学说说这时如果你看到盲妇人会怎么做。

4、自由读第三段,体会巴黎大街上的人们对盲妇人情感的变化。

5、自由读全段,思考语言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6、给出提示,可以结合提示内容进行思考。

当人们看到"春天到了",想到 __________ ,心情__________ ;看到"我什么也看不见",想到__________,心情__________。于是对老人产生了__________,是 __________ 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有__________ 。

(四)小结:

诗人正是用“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把盲妇人和正常人拉到了一起,把人世间最美好的景象和最悲惨的事情联系到了一起,让人们先产生了愉悦之情,既而又产生了心酸的感受,像这样能打动人心的语言就叫做“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也证实了语言的魅力。

7、解决“为什么人们开始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

8、再读诗人添字后的话,进一步体会其魅力所在。

(五)学习运用语言

向诗人学习,用自己的语言去打动别人。

1、出示郁金香图、节水图

2、看到图上的这些现象,你想说点什么?

3、全班面前展示

三、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

板书设计 :

加了一句话

双目失眠 乞讨

“我什么也看不见” 什么也没得到

+“春天到了” 无论…都 就连…也

积累·运用一

教学目的:

一、理解6句谚语,熟读成诵学会用简单通俗的话说明深刻的道理。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短文内容。

三、组织秋游活动的口语交际。

四、指导作文。

教学重难点:

一、谚语熟读成诵学会用简单通俗的话说明深刻的道理。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成语故事的好处。

三、指导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

一、读读背背

1、指导理解谚语是在群众中间广为流传的固定语句,学习谚语很有意义。

2、学生熟读成诵能提出的疑问。

3、点拔:第一句告诉我们记录胜过记忆,要以记录帮助记忆;第二句强调要实践,在做中学,学中做;第三句把知识比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要不断地学习,用新知识武装自己;第四句告诫我们练本领不能间断;第五句用珠宝与知识对比,希望我们不要做外表好看而知识贫乏的人;第六句指出一个人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练就真本领。这几句话的意思只要学生在读中感悟即可。

3、搜集本单元课文中的名言、谚语

4、补充一些谚语让学生读背。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要求学生课后找谚语抄在本子上。

二、阅读

1、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或在合作学习中解决)

3、点拔理解:

“闻鸡起舞”讲的是祖逖立志为国家效力,夜里听到鸡叫就起床舞剑,刻苦练武,最后得到老百姓拥戴的事情。

4、引导学生联系个人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受到的教育。

三、口语交际

1、激发兴趣入手。

先让学生细心观察插图,从小朋友采集标本、登山、摘果子三幅画面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和秋游的乐趣,激发口语交际的愿望。

2、启发学生回忆参加过的秋游活动,说说自己做了哪些事情,从而引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

3、学生自愿组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

4、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全班评议,看哪个小组的想法好。

5、总结语言表达。

四、习作

1、明确题目。

这次习作是记暑假中最感兴趣的事。

2、指导思路。

A习作前,首先要结合这次习作的内容、范围,启发学生回忆暑假生活,拓宽选材思路。

B启发学生交流自己自己最感兴趣、最想告诉别人的事。除了教材提示的游览风景名胜、参加公益活动、学会某种本领之外,还有书海泛舟、科学探秘、实验制作、接待远方来客、走亲戚、看电影、网络见闻、农事活动、小种植、小饲养等等。

C引导学生由仿到创,联系已有体验,做到按事情经过,把内容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3、拟稿。写好后从内容和词句上进行修改。注意题目和所写的内容相吻合。

4、讲评,誊写。

5、珍贵的教科书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二、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

三、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用“坚持”“必须”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在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教学准备:

录音机、教材录音带、幻灯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课文。

1、读课文预习内容。

2、出示并理解课题:珍贵的教科书。

3、随录音读课文,并思考预习中的问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划出生字新词。

2、自学生字(2分钟)。

3、听写生字。

4、理解生字新词。

(1)指名看拼音写词语。

(2)指名扩词。

(3)理解生字难词,指名造句。

嗓门:指嗓音、声音。

必须:一定要。

恨不得:表示强烈的迫切希望。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齐读课文,思考预习内容的问题。

2、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导从事情四要素来理解)其中哪部分最感动人?

3、课文围绕什么来写?按什么顺序?

4、按照课后思考2题给课文分段,指导学生理解段落依据。

四、作业 。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思考课后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齐读全文,思考本文围绕“珍贵的教科书”写了哪些内容?

2、提问课文怎样分成各大部分?从回答中列出线索(板书):盼书→取书→护书→激励前进。

二、指导理解课文。

(一)分析第一段(1-2)。

1、过渡:为什么要盼书?指名读。

2、找出盼书的句子。为什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指导学生理解当时学习条件、学生学习态度,并指出可理解的句子)

3、简介背景。

4、张指导员带来什么好消息?大家对这个消息有什么反应?

5、小结并过渡:盼来了书本却还有什么事要做?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3-6)。

1、分角色朗读。思考:书有什么来历?取书的原因?

2、理解指导员的话:“?”“!”有什么用?

3、小结:联系第一段理解这一段写了取书的原因和取书的经过。

(三)阅读第三段(7-10)。

1、过渡:取完书回来的路上“我”的心情“恨不得……”?小组读。思考:取书回来发生了什么事?

2、张指导员是怎样保护书的?划出句子。

3、小结: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四)自学最后一段。

1、范读。思考:这段只有一句话,主要讲什么意思?

2、张指导员用什么换来的教科书有什么作用?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四、作业 。

读熟课文,完成课后题。

板书设计 :

珍贵的教科书

起因 盼书:渴望

经 取书:关怀、争先恐后、恨不得

过 护书:趴、压、完整无缺

结果 激励前进:生命换来、没有说完的话

6、爸爸和书

教学目的:

一、懂得《皇帝的悲哀》这本书为什么珍贵,教育学生喜欢读书,热爱学习。

二、知道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爸爸给“我”买书的经过的,训练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中爸爸给“我”买书经过的部分,懂得书的来之不易和读书的乐趣;知道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爸爸给“我”买书的经过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揭题,审题。

1、出示课题:爸爸和书

2、从课题看,课文写什么?(写“爸爸”买书给“我”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新字难词。

1、齐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思考:课文怎样写“爸爸”买书给“我”的故事。

2、字音难点:皇、荒、店、似、忍、番

3、难词理解。

悲哀:悲伤、伤心。

清晰:清楚。

忍受:承受,把遇到不好的事尽力从心除去。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这个故事。

2、给课文分段落,说说每段的意思。

(一)第一段(1-2)。

1、指名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引入故事?

2、“我”和姐姐的书架上有多少本书?重点说了哪本?

3、《皇帝的悲哀》这本书有什么特点?

4、可是对“我”来说为什么比任何一本都珍贵?(过渡)

(二)第二段(3-12)。

1、自读课文,思考:故事是怎样发生的?

2、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童话集?

3、从哪里可以看出“我”的家生活艰苦,但爸爸还要想办法买书给“我”?

4、为什么“我”冷得发抖,还说买书比坐汽车强?

5、爸爸听了“我”的话明白“我”已懂得爱惜书更是激动了,说了什么?

6、小结:这一段写了在艰苦的环境下,爸爸买书给“我”的事。

(三)第三段(13-16)。

1、齐读,思考:哪里写明爸爸对“我”和姐姐的希望?我们又是怎样做?

2、爸爸病了,生活更苦,为什么他精神一直很好?他又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希望?

3、“我”懂得了什么?又和姐姐怎么达成爸爸的希望?

4、小结:这一段写了在更艰苦的环境中,爸爸仍尽量为“我”们买书。

四、总结全文。

1、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

2、课文主要讲了爸爸在生活困苦时给“我”们买书、培养“我”们爱学习的故事,表达了父母对下一代的深切关怀和希望。教育我们要懂得读书的乐趣,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

爸爸 和 书

节衣缩食 省吃俭用 一百来本 薄薄破旧

买书不能乘汽车 最 (一本)

(买书比会汽车强) 珍

不这样做没法买书 贵

一心希望(“我们”)爱学习

黄继光

教学目的:

一、通过学习认识黄继光壮烈牺牲的伟大意义,体会英雄的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学习英雄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

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意思。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八━━十一段。

教学重难点:

理解黄继光在枪林弹火中顽强战斗的大无畏精神。给课文分段的依据,怎样分析段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

一、揭题,简介时代背景及人物。

1、出示课题:黄继光。

2、介绍黄继光。

黄继光出生于贫民家庭,受尽阶级压迫。1950年加入民兵,第二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光荣牺牲。后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决定给黄继光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任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的称号,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3、介绍“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外国侵略军屐侵朝战争,并妄图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为跳板,进而侵略中国。中国人民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组成也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经过3年苦战,打退了美国侵略者及其帮凶军队,追使美帝国主义签订也《朝鲜停战协定》。

二、听课文录音朗读,思考。

这篇课文写黄继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1、字形难点:“暴”的下“水”,“规”的左“见”。

2、理解词义。

持续:延续不断。

黎明:天快要亮。

火力点:战斗中火力比较集中的地方。

匍匐:爬行。

挪动:慢慢地移动。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件伟大。

四、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学生分自然段读通课文。

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思考课后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2、每个自然段各讲什么内容?

二讲读课文。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什么时候?上级下达也什么命令?

追问:你觉得任务怎样?

2、默读第十自然段,思考:进攻开始了,我军遇到了什么困难?情况怎样?

引导学生从以下两点理解当时情况危急:

(1)我军进攻屡次受挫。(敌人火力占凶猛地射击)

(2)时间紧迫。(4点多、黎明)

3、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哪位主要人物出现了,他做了什么?

(1)他对敌人是怎样的?

(2)请战时,他是怎样的?

(3)黄继光接受任务后是怎样进行战斗?

4、自学第三大段。

(1)提出自学要求:画出这两段文中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找出人物的动作、神态等词语。

(2)组织讨论句子。

“前进,前进!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这里的数字和省略号有什么用?)

“啊!黄继光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思考: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站起来?找出说明已身负重伤的词句,分析黄继光站起来的困难。)

“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伤得那么重,晕倒了!可他心中有个什么信念呢?)

(3)小结:这段主要写了黄继光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顽强作战。

(4)指导朗读并试着背诵这一大段。

5、黄继光牺牲后,战斗是怎样的?

(1)战士们怎样做?理解“惊天动地”。

(2)结果?

(3)小结:黄继光用自己的牺牲换取战斗的胜利。

三、总结:

1、齐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2、总结学习方法:找出重点语句理解。

四、作业 。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背诵课文八━━十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

7、黄继光

接到命令进攻受阻 主动请战顽强战斗 英勇献身占领高地 消灭敌人 起因 经过 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结果

8、壮丽的青春

教学目标 :

1.认识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2.了解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经过,学习他奋不顾身排险,把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的崇高精神。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遇险排险”这部分的内容。

教学难点 :什么是壮丽的青春?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欧阳海的资料,以及当代英雄的事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名言吗?有喜欢的自己写的话吗?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了一句,请看(出示)——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看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感受)

这是欧阳海在自己的日记中写的一句朴实无华的话,也是他的人生写照。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欧阳海。板书课题——壮丽的青春。

二、初读课文

1、 出示阅读要求: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自己来读懂,有信心吗?你们准备怎么读懂?

学生说自己的方法,大家互相启发。

请同学们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 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通过小组合作或者查字典的方式解决。

(2) 抓住文章中人物的动作、神情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3) 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子来体会人物高尚品质。

2、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弄懂课文内容中你遇到的问题,谈谈你的体会。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采取有感情的读、说体会等方式汇报自己的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三、重点探究

当时的情况“万分危急”具体表现在哪里?欧阳海是怎么挺身而出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出示有关句子:

(1)列车驶近了……死活不动……就要发生……越逼越近……)

(2)箭步飞身……抢……脸不变色……心不跳……推出……)

生读,谈自己的体会,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假如你就站在旁边,你当时会怎么想?怎么说?把你说的话写一写。

交流、评价学生所写的内容。

现在就在欧阳海牺牲的地方有一尊他的塑像,要是你来写塑像的介绍,你会怎么写?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鼓励。

四、总结拓展

1、通过课文,我们又认识了欧阳海,他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那些方面看出来的?

生讨论、交流。

2、在紧急关头欧阳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勇气来牺牲自己解救别人?你是怎么认为的,请你来谈谈。

学生谈自己的认识,感受欧阳海那种舍生忘死的精神。

3、同学们,再让我们来读欧阳海的那句话——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读后,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呢?请你写出来。

交流学生感受。

4、同学们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这是多么朴实的一句话,让我们饱含激情

齐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5、把收集到的当代英雄故事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五、作业 

把英雄欧阳海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

壮丽的青春

遇险 ── 排险 ── 壮烈牺牲

马横路心 箭步飞身 全身是血

车陷人亡 推马离轨 面带微笑

积累·运用二

教学目的:

一、学习12个成语,熟读、记忆,理解成语的意思。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短文内容。

三、组织角色扮演的口语交际。

四、指导作文。

教学重难点:

一、成语熟读、背诵。

二、训练阅读能力,教育学生做人道理。

三、指导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

一、读读背背

1、指导理解成语。

2、学生熟读背诵能提出的疑问。

3、点拔:内容都是侧重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

3、搜集课内外成语,老师可安排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

4、要求学生课后找成语抄在本子上。

二、阅读

1、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或在合作学习中解决)

3、点拔理解:

1)本文叙述了一位法国老奶奶坚持不懈,培育纯白色金盏花的故事,赞扬了她锲而不舍的精神。

2)指导了解叙述的顺序。短文先讲人们对法国老奶奶的称赞,接着具体叙述老奶奶年复一年精心培育,终于培育出纯白色金盏花的经过,最后用作者美好的愿望结束。

3)指导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启发学生从“绿手指”一词在课文里的不同意思入手感悟、思考。

4、引导学生联系个人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受到的教育。

三、口语交际

1、激发兴趣入手,创设情境。

在讲台左边放一张小桌子,上面摆几本书,仿佛书店的一角;在另一侧放两张椅子和一个茶几,好像家庭的一角。

2、启发学生模仿营业员、“我”、“爸爸”,围绕购书展开对话,先打一下对话稿。

3、指导学生组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教师可深入到小组中,给学生一定的指导。

4、组练习后,可选代表到台前表演,全班评议,看哪个小组演得好。

5、总结语言表达。

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不同角色的“演员”说话时要注意什么:文明用语等等

四、习作

1、明确题目。

这次习作要求记叙自己一位小伙伴的一些事。

2、指导思路。

A习作前,首先要结合这次习作的内容、范围,指导他们从生活积累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到人人有话可说,人人有事可写。然后指导学生把事情想清楚,并练习说一说。

B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一位小伙伴,谈谈他做过的一件或几件事,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适当点拨,归纳学生口述的内容,简要板书可写的事件。例如,踢球、下棋、捉迷藏、打雪仗、做数学题,共同制作玩具……说清楚了,说连贯了,再写下来。

C引导学生由仿到创,联系已有体验,做到按事情经过,把内容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3、拟稿。写好后从内容和词句上进行修改。注意题目和所写的内容相吻合。

4、讲评,誊写。

9.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一、学习诗句,理解诗句,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激起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三、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景色。

教学准备:

幻灯、录音机。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学会诗中的3个“鹭、含、吴”;会解释“鸣、含”两个词的意思,并说出所含这两个词的诗句的意思。会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三、会用自己的话说出《绝句》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景色。

3、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简介写作背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唐代另一位伟大诗人杜甫所写《绝句》一诗。当时,朝廷腐败,一次动乱后,诗人知道一位朋友做了四川成都府尹,就高兴回来他在成都的草堂。这时分的心情非常好,面对草堂周围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诗。可这诗题还没定,那就用诗的一种体裁绝句当题。

二、教师指导朗读,注意停顿,要读出诗的韵味来,注意轻重音,要读感情。

三、练习朗读、背诵。

四、学习生字新词。

鹭:形声字,上下结构。白鹭用常识帮助理解。

含:上下结构,用拆合法记字形。上边是今天的“今”“令×”下边是“口”。字义是藏在里面。组词:包含、含义、含苞欲放。

吴:上下结构,用笑话帮助记忆。东吴:三国时的一个地方,指江苏、浙江一带。

五、初步理解这首古诗写了什么?

六、指导学习方法来学习《绝句》这首诗。

1、学习方法:(出示)

读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理解——串联、整理成诗句的意思——归纳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2、逐句理解诗句内容。

(1)幻灯出示: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含:窗含___________ 泊:门泊___________

教师指导:鸣翠柳是倒装句,这样使诗句合韵。鸣:鸣叫、啼鸣。西岭:指在杜甫草堂窗对面的西山。千秋雪:指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说。东吴跟四川的距离有没有万里我不知道,可是很远就是,所以千秋、万里是用来修饰,使诗句表达的意思更深刻。

(2)串联诗句字词内容,说出诗句意思。

幻灯出示:

1、两中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中鸣叫。

2、一行白鹭飞向蔚蓝的天空。

3、从窗口看到西山,积雪长年不化。

4、门前停泊着从东吴来的船只。

教师引导指出诗里写的景物,近的描绘了鹂鸣翠柳、鹭上青天,黄绿相衬,白青对照,有声有色的情景,表达诗人的欢快心情。远的把千秋积雪、万里行船画入草堂中更添情致,和平安祥的气氛油然而生,雪留千秋水源,船运万里客货,生活有保证,也增加了生气。

(3)默读全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人通过对成都草堂周围的景物的描写,表达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欢快的心情。

七、学生质疑,学完全诗后中跟同桌说说诗句的意思,全诗的中心。练习朗读、背诵。

八、作业 。

1、能回答课后2题。

2、熟读古诗,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一、初读课文,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

二、背诵默写第一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诗句意思。

二、体会第一首诗的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以前我们学过几首古诗,你还记得吗?这些有哪些特点。

(语言丰富、内容深刻、优美、富有节奏感等)

二、揭题。

1、板书课题。

2、引入学习生字。

三、学习《早发白帝城》。

1、解题,介绍时代背景。

题解:早发白帝城:指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背景:参考小资料。

2、范读。

教师边读边指导停顿和重音。

3、学生初读。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对诗中不理解的词可查查字典,读读诗句,然后想想意思。

注意纠正几个多音字:朝、还、重

4、指导理解诗句。

1)指导学生理解词语中意思,然后教师归纳出:

朝:指朝阳,诗中引用来指早晨的意思。

辞:是离开的意思。

白帝:指白帝城。

彩云:指灿烂的朝霞。

间:指中间。

……

再由学生独立练习说诗中的意思,教师帮助学生整理出如:

朝辞白帝彩云间: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

(余下见教参)

指导理解诗句的理解,注意其中一些词语的颠倒了语序。

5、指导朗读,心里跟诗人一样快乐,把诗人所描写的情景细细品味。

6、总结全诗。

1)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长江三峡风光的壮美和诗人兴奋的心情。

2)指导背诵,默写这首诗。

四、作业 。

1、背诵默写这首诗。

2、说出诗句的意思。

3、作者在表达了怎样的心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板书设计 :

绝句鹂鸣翠柳 鹭上青天千秋积雪 万里行船 早发白帝城船行快 景色美

景色秀丽心情愉快

10、颐和园

教学目的:

一、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能按照课文所浏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三、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 个词语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浏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准备:

幻灯片、录音机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一、初社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会本课14 个生字和12个新词。

三、练习按作者的浏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

一、学会全课14个生字和12个新词。

二、练习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导语 :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栽、爽、葱、朱、赏”的读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拆合法:殿、昆、爽、葱、郁、堤、雕;形声字:阁、煌、廊、葱;数笔画:漆、朱;突出强调:殿、廊、葱、爽、漆。

(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

2、解释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齐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过程 中解决学生中疑难问题,做到“讲其所当讲”。

六、用不同方法给课文分段。

1、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位置想念的自然段哪些联系比较紧密?(第3、4自然段的联系就很紧密。第3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仰望看到的景色;第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我们可以把第3、4自然段合并为一段。这种分段的方法叫自然段归并法。)

(2)利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学生讲座后,教师归纳订正,其分段结果是:一(第1自然段);二(第3、4自然段);四(第6自然段);五(第6自然段)。

2、按照作者的浏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看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

(2)看书上的插嵊或出示风光图片从感性上领略颐和园几处景观的美景。

(3)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浏览顺序的句子。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 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焉下来,就是昆明湖。

写作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4)两种划分方法进行比较:自然段归并法适用于任何一篇课文,应用范围广,在理解了各个自然段的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运用自然段归并法比较费时费力;按窨不同位置分段,适用于游记,参观访问记,写活动的文章,应用范围较窄,但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

七、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1、分段的方法步骤:

(1)通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确定分段依据。

(2)细读每个1自然段,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课文有没有可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的标志。

(3)精读全文,按照分段的依据,正确标出段落的起止。

2、分段的依据:

(1)按时间顺序分段。

(2)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3)按不同位置分段。

(4)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分段。

总分式(总──分,总──分──总,分──总)

顺承段式 并列段式 因果段式 转折段式 递进段式 点面段式(先概括后具体的段式)

3、分段标志:

(1)以时间词语为分段标志。

(2)以地点词语为分段标志。

(3)以总起、总结的句段为分段标志。

(4)以过渡句、段为分段标志。

4、指导学生理解运用。

八、作业 。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4、思考课后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

教学要求:

一、图文对照,学习课文,课文内容;了解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这几处景观的景色特点;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会解答课后思考·练习题。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第2、4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一、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具体的。

二、凭借课文内容,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今天,我想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玩,板书:颐和园。颐和园大家去过或听过吗?它可是一个皇家园林,里面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美不胜数,叫人赞不绝口。这样说你们一定不相信,那我们随着作者的足迹到颐和园里一游吧。

1、齐读课文,幻灯出示提问:

(1)颐和园给大家一个什么样的总体印象?(课文第一句)

(2)大家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解决第1、6自然段。

3、学生回答幻灯出示的问题后板书。(红纸条出示:总体印象,呼应;黄粉笔写出美丽的大公园,细细去游赏)

过渡引入课文:那我们就进去游赏一番吧,不过我应该给大家个游览路线吧,(红纸条出示:游览顺序)大家也来帮我提个建议吧。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中的游览顺序。

二、明确作者的浏览顺序。

纸条出示:长廊è万寿山è昆明湖

过渡:有了个顺序,那我们就进颐和园的大门吧。

三、引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1、导:挂图出示长廊,大家看到了什么?那请第一组的同学告诉大家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引导好小组朗读第二段,不过,我这倒要请大家再思考讨论:

幻灯出示(括号里的内容不用)

1、我们是怎样来到长廊的?(引导明白地方过渡,指明位置)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要怎样说明?(长、精工雕琢,“长”用了数字来说明,重点词作概括。“精工雕琢”就用了五彩的画,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相同。)3、怎样才能把长廊这处景观具体描绘出来?(揭示分层的提要)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清长廊两旁情况。

2、大家还没忘记第一组同学讲的长廊的内容吧。那大家把它分层理解一下: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3、逐层学习。

(1)从外部上大家抓住了哪些重点词语呢?我想请人在纸条上写出来后出示。(或让学生说,用先准备好的纸条出示)蓝粉笔板书:外部

(2)那么内部呢?我同样想请人帮忙给写下来。(引导出:彩画各异)

(3)还有两旁又是怎样?(栽满花木)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游完长廊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把长廊的美说一说。其实是朗读第二段。

5、过渡:长廊如此地景致逼人,叫人不由得很想快点到下个景点游览。

四、指导学习第三段。

1、快点跟上,现在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看一看都有了哪些景观?(出示挂图)它们各是怎样的?二组游者你们来说说,三组的朋友别心急,听听后你们再上寿山看看,自然也来给大家说一说。

幻灯出示思考:

1、万寿山脚下,抬头看一看都有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2、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

2、学生回答,指导理解的建筑辉煌。

蓝板书:山上 山下

纸条出示:佛香阁 排云殿

下望 绿树掩房 前面 昆明湖静、绿 远眺 古城白塔

3、四组的游者好像很想说,那就再加点感情说一说。

4、这万寿山下的景色多美啊,大家刚才说得多生动能记得住吗?我们再看一看,从板书中指导。

5、过渡:万寿山、昆明湖是山水相拥,魅力无穷,大家再下来玩玩昆明湖吧。怎么又是谁在大发赞美之词。大家边听边游览吧。

五、学习课文第四段。

1、出挂图放录音。我相请大家也讨论讨论:

幻灯出示: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哪些重点地了

(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2、听录音后问:哪位心明眼快的游者能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指名说出。

3、指导理解。

(1)大家看那与堤岸相连的石桥是怎样的?两岸的杨柳又是怎样的?(引导出桥异树多,纸条出示)

(2)那么远的湖心小岛,谁又能看得到什么呢?

(3)那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十七孔桥,你看栏杆那都是什么?你想到什么(引导出柱多狮杂,纸条出示;并说明这样的石雕还有长廊好彩画充分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如此的美景,先人们如此的辉煌成绩让大家感动,那么我们带着感情再赞一赞。指导读第5自然段。

六、小结:游览到这后,全程路线圆满结束。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当然要赞美一下(引导说出最后的一段)并红纸条出示:赞美放在红纸条的“呼应”前,黄板书:美景说不尽

七、默读课文,总结全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楚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红纸条再出示:抓住景物

4、选择有代表性景物来写。

八、作业 。

1、读熟课文。

2、完成课后题。

板书设计 :

10、颐和园

总体印象 美丽的大公园

游览顺序

抓住景物 外部:绿柱红栏望不到头内部:彩画各异两旁:栽满花木 佛香阁山上:排云殿下望 绿树掩房山下:前面 湖静又绿远眺 古城白塔 堤岸:桥异树多湖心小岛十七孔桥:柱多狮杂

赞美 呼应 美景说不尽 细细去游赏

11、高大的皂荚树

教学目的: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描写的皂荚树的样子和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这两方面的内容,并受到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教育。

二、学习本课新词。并用“格外”、“曾经”造句。

三、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四、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三、理解课文结尾作者“沉思”的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录音机、幻灯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含义,理清文章脉络。

二、练习用“格外”,“曾经”造句。

教学重难点:

一、查字典,理解重点词语,联系实际,练习用“格外”,“曾经”造句。

二、按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作者抓事物特点,仔细观察,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学习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分析字形结构:

篷——“竹”,巾+长=帐 艹+夹=荚 增-土=曾

2、理解词语:

找出不理解的词进行查字典、联系课文理解词语。做本课《每课必通》B卷第二题。

帐篷:用帆布反搭建的遮日挡雨的住处。

茂盛:生长的多而茁壮。

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

格外:表示超过寻常。特别。

3、造句:

仿造句式练习。

二、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读课文,根据“我们学校前面有一棵高大的荚树”和“一年四季,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了许多方便”两个意思给课文分段。

2、明确(学生讨论)

第一段:(1~4):写皂荚树的位置和样子。

第二段:(5~10):写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多方便。

三、分段读全文,总结分段方法。

按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

四、布置作业 。

1、写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一、了解课文描写的皂荚树的样子和皂荚 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这两方面的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二、学习作者观察和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一、抓住重点词句学习作者观察和写作方法。

二、理解课文结尾 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导语 :古老的榕树(潮汕指大头树)我们这村子里有好几棵,大家也常喜欢在树下玩,当然很熟悉,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跟长得很相似的《高大的皂荚树》(板书)。

2、幻灯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3、听录音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怎样描写皂荚树?

过渡: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哪两个内容?可以分成几段?

二、指导阅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作者是怎样引出皂荚树?(位置,高大)

皂荚树在哪儿?长得怎样?

2、指导写树木(板书)样子:干、枝、叶。

3、指名读,思考:2~4段课文怎样写皂荚树的干枝叶?

读后学生回答,并板书。

4、幻灯出示:

好大的皂荚树啊!

好大的皂荚树啊,我们六个小同学手拉着手,才能把它抱住。

小小的叶子一串串,一层层,长得密密麻麻,结成一顶巨大的绿色帐篷。

指导对比,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要求有感情朗读2~4段。

5、小结过渡:到这里课文写了皂荚树的位置和样子,完了?没有,接下来作者又抓住皂荚树的好处来写。

(二)学习第二段。

1、第5~10段按什么顺序来写皂荚树的好处?(板书:好处及春夏秋冬)幻灯出示:

一年四季,皂荚树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每个季节用两个词概括出皂荚树的好处和它自己又是怎样。

2、自读课文并讨论。

3、指名回答,引导作者还是抓紧从皂荚树的枝干、叶果结合季节进行描写,指导理解春天的小雨、出示秋天的句子、冬天的好词句。幻灯出示:

我们的手上沾了墨水,用皂荚水一洗,就又白白净净了。

劳动过后,我们的手上、胳膊上满是土,满是泥,用皂荚水一洗,却又清清爽爽了。

指导比较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4、分组读四季的句子,沉思后的话一起读。思考最后一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幻灯出示:

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指导理解,“我”在想什么?“种子”说的是什么意思?又怎么说是“生根、发芽”,而且还是后面用省略号?

5、小结:课文学到这才真的完了,作者按一年四季写皂荚树的不同贡献,更突出它的贡献教育着“我们”,是我们哦!大家受到教育了没有呢?

三、总结。

1、承接,(借板书指导)课文描写了皂荚树的位置和样子,通过写春夏秋冬的皂荚树的贡献,教育了我们要学习皂荚树的什么精神?(板书)

2、指导写作方法。

四、作业 。

1、完成课后题。

2、读熟课文。

3、练笔。

板书设计 :

位置:操场东边

样子:

好处:

12、海滨小城

教学目的:

一、结合插图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每逢”“甚至”造句。

三、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海滨小城的景色的特点。

二、学习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三、海滨景象的想象与理解。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会用“每逢”,“甚至”造句。

二、能按照不同的空间位置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

一、按海滨、小城两个不同的空间位置给课文分段。

二、学习海滨部分,理解作者是由远及近的顺序,抓住海滨的典型事物进行描写。

三、理解“镀上……”这一重点句。

教学过程 :

一、初读课文,学生自学生字词。

1、幻灯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全文的学习目的。

2、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3、查字典,理解词义、字义。

(1)正音:胳臂 捕鱼 散发 亚热带。做《分类》第一题。

(2)多音字练习,继做第二题。

(3)字形记忆,

4、巩固理解词语,

二、指导分段:

1、齐读全文,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

提示:课题是《海滨小城》哪几自然段写小城,如何分段依据是什么?

(1-3)第一段,写海滨的景色。

(4-7)第二段,讲小城的美丽景色。

是根据不同的窨位置进行分段的。完成《学习辅导》15课的第2题。

三、归纳:

1、分内容读课文,思考课文讲的两个内容各描写了什么景色?

2、检查课后思考.练习第1题。

四、作业 。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一、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海滨小城的美景,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二、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三、了解这就是文中有关亚热带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课文每个自然段先概括再具体的。第二段这部分内容又是先分再总的叙述方式。

二、学习作者抓特点描写的方法。

三、最后一句话既是第二段的总结,又是全文的总结句。

教学过程 :

一、检查复习。

1、齐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内容?

2、过渡,幻灯出示学习目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思考:第一段写海滨的哪些景物?为什么选择早晨这一特定时间,按什么顺序写的?把你认为最美的部分画下来,说说你的感受。

提示:理解重点词句,用划批法自学:

2、留意写法特殊之处。

(1)作者彩的写法,既要能说明事物的特点,又要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们读文章,也不能光看内容,还要看作者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进而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和好处。

“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指导妙处:云朵的颜色不直接写,结合海鸥的颜色来写也就把云朵写“动”了,写“活”了,句子更生动、形象。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观察画面体会作者感情。

(2)吃透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重点理解“镀”字。

自读第2自然段,讨论。

幻灯出示:讨论题

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帆船上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指导理解里面哪个动词用好?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3)本段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从哪些词语看出?

(由远及近,从海天交界、天空、脸)

3、海滨不但景美而且格外充实。

(1)指读第3自然段,思考:大海以及海边的沙滩见到什么景象?为何选择贝壳志舰队来写?

引导:动静对比,特别比较:寂寞——喧闹。

4、小结:这一段主要描写了海滨早晨的色彩美,把海滨写得绚丽多彩。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部分的内容,思考:

(1)这一段课文写哪几个地方?各有什么特点?

(2)作者又抓住哪些事物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3)课文最后一节写了什么?与全文有什么关系?

2、读后讨论并回答。

3、作者为什么抓住这些事物来写?

4、指导朗读。

四、归纳总结写作方法。

1、朗读全文。

边读边思考

(1)再次体会作者是怎样有顺序地抓住海滨和小城的特点写的?

(2)想想作者是怎么反家乡海滨写行这样生动、具体的。

(3)明确(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生动具体。)

2、读后小结。

作者出于对家乡的热爱,通过有顺序地仔细观察,选择最能反映家乡特有的风光的景物,并抓特点来写,所以写行这样生动具体。

五、总结全文。

整篇文章条理十分清楚,每个地方的景物作者都能抓住它的特点,生动、形象地把它们的静态、动态、色彩、形状具体的描述出来,从而突出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

六、布置作业 。

1、完成课后题。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船、舰

大海 鸟、云

沙滩 贝壳

(远) 舰队

(近)

庭院(树多、叶香、花美)

小城 公园(榕树大、枝叶密)

街道(清洁)

积累·运用三

教学目的:

一、学习一首古诗。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短文内容。

三、指导作文。

四、教学生做剪报的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一、成语熟读、背诵。

二、训练阅读能力,教育学生做人道理。

三、指导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

一、读读背背

1、指导朗读古诗。

2、学生熟读成诵能理解。

3、点拔:了解诗中“静——动——动——静”的序。

3、找课外古诗多读多背。

二、阅读

1、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或在合作学习中解决)

3、点拔理解:

1)抓住点明罗马特点的三句话:“古罗马的斗兽场,是遗址中的老祖宗”“罗马还是一座用雕塑装饰起来的城市”“喷泉是罗马城的点缀”。

2)指导了解叙述的顺序。短文先总述罗马城与众不同,再分段描述遗址、雕塑、喷泉的多和美,最后指出罗马城不仅外在美,而且内涵丰富。

3)短文通过对遗址、雕塑、喷泉的描写,表现出罗马城的面貌和丰富的内涵。

4、在熟读和有所理解之后,指导学生完成文后思考第二题。

三、习作

1、明确题目。

本次习作要求写秋天的景物。要仔细观察,有所发现;展开想象,写出景物特点。

2、指导思路。

指导本次习作,要注意观察——激趣——选材——想象——叙述这几个环节。

A观察:组织学生到野外走走,看看,听听,闻闻,观察有特点的秋景,感受秋天的气息,或者回忆秋游活动中感受到的秋天的景象。

B激趣:回忆本组写景状物的课文,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周围景物的关注,感悟秋天的美丽,唤起表达的欲望。

C选材:鼓励学生把自己观察的景物向同学说一说,教师要开阔学生思路,调动学生以往观察的积累,强调写自己观察到的,不要人云亦云;还要指导学生通过横向比较,弄清这一景物不同于其他景物的特点,或者纵向比较该景物的发展变化,写出秋天景物的特点。

D想象: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景物特点写得生动、形象。如,写秋叶一片片落下来,如果想象成“一片片黄叶飘落在地上,叶落归根,回报大地妈妈的养育之恩”;或者想象成“秋姑娘向人们发来一份份祝贺丰收的电报”……就会感染读者,激发遐想。

E叙述:要把景物的特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按顺序写下来。可以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整体到局部。边写景物边议论,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3、拟稿。写好后从内容和词句上进行修改。

4、讲评,誊写。

四、实践活动。

1、激发学生阅读报刊、搜集保存资料的兴趣,学习收集、积累剪报的一般方法,培养随时随地搜集资料的习惯。

2、从剪贴、分类、装饰等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去做,不要过多地讲解剪报的作用和方法。

3、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怎样做剪报,应当注意哪些事项。

4、从中挑选有意义的文章、图片,剪下来,按照一定的类别粘到一个大本子或一册旧杂志上,再加上标题,或画上花边。在教室里展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5、教育做剪报贵在坚持,要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

13、五彩池

教学目的:

一、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的思想感情。

二、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三、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12个新词。理解词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一、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二、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一、学习本课11个生字及12个新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自然段,知道五彩池在哪里。

三、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

用自然段归并法正确地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

一、出示课题,导入  新课。

导语 :同学们,你们平时见到过的水有颜色吗?可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我国四川省松潘市的藏龙山上有个五彩池,那里的水不但有颜色,而且颜色非常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五彩池,(板书)了解那里的奇特景象。

二、学生初读课文,动笔划出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标出本文共有几个;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本文写的是什么?

2、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注意:“峻、矗、丘”。

(2)记清字形,做本课《学习辅导》第一题,《每课必通》第三题。

(3)解释下列词语的词义。

昆仑山:我国著名山脉。

神奇:非常奇妙、奇怪。

铺展:铺开向四外伸展。

惊奇:觉得奇怪。

丘陵:连绵成片的小山。

险峻:山势高而险。

矗立:高高的直立着。

凝结:一种物体的形态改变成另一种形态。

三、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思考:哪几个位置相邻的自然段相近,可以归并为一段?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讲的是什么?

3、分三大段。

四、讲读第一段。思考:

1、小时候,奶奶给我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我”是怎么想的?这梦想实现了吗?

3、指导朗读第一段,小结段意。

五、悬疑留作业 。

1、神奇的五彩池到底是怎么样?回去后认真读一读。

2、抄写生字词语。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一、了解五彩池这一景观,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课文第2至5自然段;解决课后思考·练习中有关问题;理解重点词句。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一、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二、了解五彩池这一景观,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齐读全文,从总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2──4)。

1、分小组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五彩池的形状、颜色和显示不同颜色的原因。)

2、分各段学习。

(一)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

(1)五彩池的数量怎样?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2)五彩池是什么形状的?

出示课后题的句子:“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有像莲花的……”指导理解,品读。

(3)试背这一段课文。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范读,思考:

(1)五彩池池水有什么特点?重点描写多指导。

(2)池水有哪些颜色?

(3)小结并过渡。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分角色读,思考:五彩池里的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

2、出示课文中句子:“池底长着石笋……有的像成簇的珊瑚。”指导学生进行理解、品读。

3、结合整段讲解池水的颜色神奇。

4、小结归纳第二段的内容。

三、学习第三段(5自然段)。

1、齐读,思考:

(1)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原来”一词你是怎样理解的?

2、小结:天上的神仙、天上的东西原来都是地上有的,全是人们太迷信了,其实我们就是神仙,大地就是仙界。我们人更热爱大地、祖国山河。

四、齐读全文思考:

1、五彩池有什么神奇之处?

2、为什么说“五彩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五、作业 。

1、完成课后题。

2、练习背诵第2、4自然段。

板书设计 :

13、五彩池

四川松潘藏龙山 数量众多样子 大大小小、深浅 形态奇异:有的像……有的像…… 色彩瑰丽 地质结构:石笋原因 阳光折射 池边植物倒影 五彩的瑶池在人间

14、珍珠泉

教学目的:

1、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2、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教师在黑板上写一篆书“泉”:同学们,这是什么字?它是什么意思呢?拿出字典查一查。教师:对,“泉”是指“从地下流出的水”。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就描写了清澈的泉水,谁来读读有关的句子。

3、课题中还有两个字:珍珠(教师板?

    语文 -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