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学贴近课程标准
北碚区梨园小学 龙海霞 邮编400700
一、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把准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法规性文件,把中小学教学内容分为1--3年级、4--6年级、7--9年级三个学段,分别规定了学段内容和目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编写特点和学段目标,把准教学目标的尺度,使教学目标落实,符合《课程标准》,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二、激趣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数学教学开始之前若能巧妙设计,做到简洁明快,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则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参与热情,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1、以情激趣。教师要把微笑带入课堂,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从心理学角度看,只有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者的大脑才能处于适当的兴奋状态,而这种状态的出现是建立条件反射、掌握知识技能的最佳时机。在教学中,我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尽量地给予鼓励、关注、同情和信任,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自己是被老师关注的。
2、设疑激趣。思贵有疑。巧设疑问使学生产生最知己直接的欲望,驱动思维活动,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
3、游戏激趣。通过打电话、猜一猜、竞赛、扮一扮等,融枯燥的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中,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玩,寓学于玩,学生兴趣盎然。
4、用物激趣。在教学中,通过一些相关物体,让学生看清摸着,调动各种感官的参与。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从而发现问题,并试着去解决。
总之,导入激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精心设计,既引趣又激情,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
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我认为并非每一节课都要小组合作学习。在内比学习时,可放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的重难点的处理上,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对知识进行整理复习构建知识体系时,可组织学生分小组自主整理复习,这样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
四、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课中学生主动学习,落实目标,课堂教学还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包括课前参与和课后延伸,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内容前,可让学生到商店看一看,各种商品的价格,准备一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课中通过学习,知道如何兑换人民币,如何使用人民币。课后让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购物,使学生“得法与课内,得益与课外”。
五、注重评价的效果、及时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课标指出: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作用。为此,我努力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自评、同桌互评、家长评、老师评;评价目标多样化:评价情感态度,如平时的课前准备、课堂表现、乐于倾听他人的发言、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评价知识技能;评价方法多样化:调查法、谈话法、作业分析法等。与此同时,做到及时评价,通过各阶段的评价,及时发现教学问题或教材问题或学生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让每一次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又一新的转折点。
一、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把准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法规性文件,把中小学教学内容分为1--3年级、4--6年级、7--9年级三个学段,分别规定了学段内容和目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编写特点和学段目标,把准教学目标的尺度,使教学目标落实,符合《课程标准》,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二、激趣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数学教学开始之前若能巧妙设计,做到简洁明快,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则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参与热情,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1、以情激趣。教师要把微笑带入课堂,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从心理学角度看,只有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者的大脑才能处于适当的兴奋状态,而这种状态的出现是建立条件反射、掌握知识技能的最佳时机。在教学中,我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尽量地给予鼓励、关注、同情和信任,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自己是被老师关注的。
2、设疑激趣。思贵有疑。巧设疑问使学生产生最知己直接的欲望,驱动思维活动,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
3、游戏激趣。通过打电话、猜一猜、竞赛、扮一扮等,融枯燥的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中,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玩,寓学于玩,学生兴趣盎然。
4、用物激趣。在教学中,通过一些相关物体,让学生看清摸着,调动各种感官的参与。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从而发现问题,并试着去解决。
总之,导入激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精心设计,既引趣又激情,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
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我认为并非每一节课都要小组合作学习。在内比学习时,可放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的重难点的处理上,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对知识进行整理复习构建知识体系时,可组织学生分小组自主整理复习,这样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
四、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课中学生主动学习,落实目标,课堂教学还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包括课前参与和课后延伸,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内容前,可让学生到商店看一看,各种商品的价格,准备一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课中通过学习,知道如何兑换人民币,如何使用人民币。课后让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购物,使学生“得法与课内,得益与课外”。
五、注重评价的效果、及时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课标指出: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作用。为此,我努力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自评、同桌互评、家长评、老师评;评价目标多样化:评价情感态度,如平时的课前准备、课堂表现、乐于倾听他人的发言、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评价知识技能;评价方法多样化:调查法、谈话法、作业分析法等。与此同时,做到及时评价,通过各阶段的评价,及时发现教学问题或教材问题或学生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让每一次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又一新的转折点。
让数学教学贴近课程标准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让数学教学贴近课程标准相关的教案: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2015-04-29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9
- 数学教学课改反思——如何吸引住学生2015-04-29
- 数学教学与发散思维2015-04-28
-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8
- 2005年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5
-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2015-04-17
- 我的数学教学改革实验2015-04-17
- 数学教学反思2015-04-14
- 数学教学反思22015-04-12
- 走向智慧的数学教学2015-04-11
- 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015-04-09
-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2015-04-08
- 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2015-04-08
- 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点滴尝试2015-04-06
- 数学教学工作反思2015-04-04
- 关于数学教学的几点反思2015-03-30
- 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反思2015-03-29
- 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应用意识的培养2015-03-28
- 第十一册数学教学反思2015-03-26
- 第九册数学教学反思2015-03-26
- 第五册数学教学反思2015-03-26
-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2015-03-26
- 尝试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2015-03-26
- 上一篇:数学知识的建构
- 下一篇:错了可以再来------《镜面对称》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