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 断 题 的 妙 用
判断题是数学课最常用的题型之一,那么如何提高判断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下面谈谈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两点做法:
一、预设性列错--------防患于未然
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预设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此为重点进行教学,但仅仅靠反复强调、讲解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将可能出现的错误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专门进行“尝试错误”的活动,引导他们比较、思辨。从而在“错误”中寻找真理。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我在备课时预设到学生在学习圆锥的体积中可能出现以下几个错误:1、圆锥和圆柱的关系中的等底等高问题。2、圆锥体积计算中的“÷3”的问题。3、已知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或高)求它的高(或底面积)的问题),我没有靠自己的讲解去反复强调,而是在巩固练习中精心设计了这样几道判断题:
(1)、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
(2)、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削去的体积是圆锥的2倍…………………………………………………………………( )
(3)、如果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那么它们一定等底等高。……………………………………………………………………( )
(4)、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12平方米,高是5米,它的体积是60立方米。……………………………………………………………………( )
(5)、一个圆锥的体积是75立方米,底面积是25平方米,它的高是3米。……………………………………………………………………( )
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辨别,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生成性列错--------亡羊补牢
教师在课堂上无论如何的注意,学生在作业或测试时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于这样的“生成性”错误,我们该如何处理?发下去让学生自己订正?订正的独立性得不到保证;集体讲解?针对性不强。因此,这时我们可以采取生成性列错的方法来“亡羊补牢”,由于错误来源于学生当中,他们的兴趣会更浓,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如在学习《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后,从学生的课堂作业反馈中发现了以下几种具有普遍性的错误:1、用乘数的十位去乘时的对齐问题:2、计算的粗心问题(主要是进位问题);3、被乘数中间有0时的问题。于是我将这几种错误列出来,编成判断改错题 :
下面是三位小朋友做的作业,比一比谁做的最好?
小明做的: 小芳做的: 小刚做的
3 0 7
× 2 6
2 2 2
7 4
9 6 4
2 4 8
× 3 7
1 6 3 6
6 4 4
8 6 7 6
2 4
×5 3
7 2
1 2 0
19 2
以次作为下一课的复习内容,由于这些错误来源于学生 本身,从而充分的利用了判断题这种形式,有效的提高了复习环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预设性列错--------防患于未然
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预设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此为重点进行教学,但仅仅靠反复强调、讲解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将可能出现的错误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专门进行“尝试错误”的活动,引导他们比较、思辨。从而在“错误”中寻找真理。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我在备课时预设到学生在学习圆锥的体积中可能出现以下几个错误:1、圆锥和圆柱的关系中的等底等高问题。2、圆锥体积计算中的“÷3”的问题。3、已知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或高)求它的高(或底面积)的问题),我没有靠自己的讲解去反复强调,而是在巩固练习中精心设计了这样几道判断题:
(1)、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
(2)、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削去的体积是圆锥的2倍…………………………………………………………………( )
(3)、如果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那么它们一定等底等高。……………………………………………………………………( )
(4)、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12平方米,高是5米,它的体积是60立方米。……………………………………………………………………( )
(5)、一个圆锥的体积是75立方米,底面积是25平方米,它的高是3米。……………………………………………………………………( )
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辨别,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生成性列错--------亡羊补牢
教师在课堂上无论如何的注意,学生在作业或测试时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于这样的“生成性”错误,我们该如何处理?发下去让学生自己订正?订正的独立性得不到保证;集体讲解?针对性不强。因此,这时我们可以采取生成性列错的方法来“亡羊补牢”,由于错误来源于学生当中,他们的兴趣会更浓,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如在学习《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后,从学生的课堂作业反馈中发现了以下几种具有普遍性的错误:1、用乘数的十位去乘时的对齐问题:2、计算的粗心问题(主要是进位问题);3、被乘数中间有0时的问题。于是我将这几种错误列出来,编成判断改错题 :
下面是三位小朋友做的作业,比一比谁做的最好?
小明做的: 小芳做的: 小刚做的
3 0 7
× 2 6
2 2 2
7 4
9 6 4
2 4 8
× 3 7
1 6 3 6
6 4 4
8 6 7 6
2 4
×5 3
7 2
1 2 0
19 2
以次作为下一课的复习内容,由于这些错误来源于学生 本身,从而充分的利用了判断题这种形式,有效的提高了复习环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判 断 题 的 妙 用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判 断 题 的 妙 用相关的教案:
-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2015-04-29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2015-04-29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9
- 数学教学课改反思——如何吸引住学生2015-04-29
-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探索的反思2015-04-29
- 数学教学与发散思维2015-04-28
- 数学是什么?2015-04-28
-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2015-04-28
-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8
- 新课标下的数学活动2015-04-28
- 对于学生数学成绩评定的几点思考2015-04-28
-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2015-04-28
- 充满阳光的数学课堂2015-04-27
- 寓教于乐 培养数感——《11—20各数2015-04-27
- 猜想、操作、反思―――“互相垂直”2015-04-27
- 错误——教学的宝贵资源2015-04-27
- 跳出自己教数学2015-04-27
- 括号里还可以填算式呢?2015-04-27
- 案例《让“意外”发言的学生把话说完2015-04-27
-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及反思2015-04-25
-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圆的周长2015-04-25
-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015-04-25
-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孩子--《圆形2015-04-25
- 2005年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5
- 上一篇:快乐的“座号游戏”
- 下一篇:尊重学生的选择——《分类》教学片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