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 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在哪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杜审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偏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这次流放途中。)
1. “迟日园林悲昔游”,是由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诗人为什么要用一个“悲”字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今春花鸟作边愁”,诗人用花鸟反衬“愁”之深重。杜甫《春望》中也有一联用了反衬的手法,写出这联,简要评析反衬艺术的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一段话谈谈:“人南窜”与“水北流”相对,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慨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紫薇花
杜牧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今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1. “桃李无言”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人笔下紫薇花的特点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宋代诗人梅尧臣认为三、四两句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你回答:
1. 这两句诗是如何“状难写之景”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两句诗传达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一 . 1. 两者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2. 前者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局聚集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后者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3. 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二 . 1. 今日的悲,使人不由得追溯起昔日的欢乐;回忆往日的欢乐,更反衬了今日处境之可悲。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花鸟这些平时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感时”、“恨别”之情,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
3. 抒写远离京师的悲凉心境及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愤懑。
三 . 1. 以桃花、李花来反衬紫薇花的美及花期之长。
2. 清新俏丽,独占秋光。
四 . 1. 因为是写早行,诗人选取了早晨最有代表性的、最具典型意义的事物,呈现在读者眼前。
2. 对羁旅的愁思,对故乡的思念,对早行的悲苦。
和诗词鉴赏相关的教案:
- 高三诗歌鉴赏教案(论坛精华帖)2015-03-06
- 咏物诗鉴赏2015-02-28
- 古典诗词学习指导2015-02-27
- 湖畔初阳:在别人的故事里洗尽悲哀—2015-01-30
- 苏教版第三板块——历史的回声(千古2015-01-28
- 唐代送别诗鉴赏选修课教学设计.2015-01-14
- 古典诗词欣赏课《竹里馆》.2014-12-09
- 高考复习古诗文鉴赏——名句、意象、2014-12-01
- 《诗歌鉴赏》教案2014-10-31
-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总领课教案2013-08-10
-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2013-04-03
- 《诗经》三首课文鉴赏说明2012-10-21
- 高考古诗鉴赏精讲精练2012-08-14
- 语文教案- 《过香积寺》鉴赏2012-07-15
- 语文教案-诗词鉴赏2012-07-04
- 语文教案-咏物诗鉴赏2012-07-04
- 语文教案-诗歌鉴赏教案2012-07-04
- 高三诗歌鉴赏教案2012-07-04
- 其他教案-高考古诗鉴赏精讲精练2012-04-02
- 上一篇:高三文言文总复习课之散文阅读与解题方法指导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 下一篇:《兵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