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桃子的思考——《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随想
海盐县百尺小学 宋建琴
“主体主导论”有一句名言,说教师要让学生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即学生在获取知识时,教师要设置一定的难度,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毅力的形成。在现实中,我们更多的可能还是想到只是教学生去摘现成的桃子,不曾考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挑选品质更优的桃子。而学生也乐得坐享其成,充其量只不过“跳一下”而已。
我们不妨来看“跳”一下摘桃子的实例。例如: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32-8,我们的老师帮学生垫了一下,先出示{12-8和20+4,其目的不言而喻,即将学生的口算思路引导到铺垫到所示的口算方法上。然后让学生寻找算理,学会计算。我们不否认它的优点:给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减少盲目性,能快速奔向问题实质或寻找到典型方法;也能及时扫除新知学习的障碍,提高效率。但我们从新的数学教育理念看,它恰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大大缩小了探索空间。因为教师设置的思维“通道”使学生顺利“完成”目标,从而轻松“学会”。原本由学生自己挑选的桃子由教师间接代替了。这使得学生头脑中各种方法都没有展现的机会。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得过分充分,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的甚少。
在经济知识时代,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能力。具体到我们的每一堂课,就是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去探究和获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并创造数学。也就是数学教学应该重视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如果我们像上述的教学一样,一味地为学生提供看似富有挑战性的实质还是现成的“桃子”,学生怎么能品尝到千心万苦后寻找到“桃子”的那种快乐!学生可能产生的自己多种的想法也将淹没在教师设置的美好池塘中。32-8这个算式的答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算法,我们不妨先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自己先把自己的想法说说,然后大家交流,在交流中选择最佳方案,学生就会更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寻找方法。这不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毛泽东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地感觉它。”相信,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空间中,(积极意义的学习空间是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一种机会,一种外部条件)每个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做,不再会有很多学生出现很多次的“哎呀,我的想法与他的一样。”学生将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
在“主体主导论”的影响下,我们试图也改变“一言堂”的局面,认为课堂上教师的话越少越好,问题提得越多越好,课堂上越热闹越好,因此,教师该说的不敢说,不该问或无需问的却偏要问,不是问题提得太多,就是问题提得太少,且缺乏精心设计,启而不发的想象屡见不鲜,其结果是学生没有勇气而不敢说,没有习惯而不想说,没有能力而不会说,于是干脆不说。这种从“一言堂”到“无言堂”都是两个极端。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考虑我们的教学,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挑选“桃子”,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主体主导论”有一句名言,说教师要让学生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即学生在获取知识时,教师要设置一定的难度,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毅力的形成。在现实中,我们更多的可能还是想到只是教学生去摘现成的桃子,不曾考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挑选品质更优的桃子。而学生也乐得坐享其成,充其量只不过“跳一下”而已。
我们不妨来看“跳”一下摘桃子的实例。例如: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32-8,我们的老师帮学生垫了一下,先出示{12-8和20+4,其目的不言而喻,即将学生的口算思路引导到铺垫到所示的口算方法上。然后让学生寻找算理,学会计算。我们不否认它的优点:给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减少盲目性,能快速奔向问题实质或寻找到典型方法;也能及时扫除新知学习的障碍,提高效率。但我们从新的数学教育理念看,它恰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大大缩小了探索空间。因为教师设置的思维“通道”使学生顺利“完成”目标,从而轻松“学会”。原本由学生自己挑选的桃子由教师间接代替了。这使得学生头脑中各种方法都没有展现的机会。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得过分充分,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的甚少。
在经济知识时代,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能力。具体到我们的每一堂课,就是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去探究和获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并创造数学。也就是数学教学应该重视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如果我们像上述的教学一样,一味地为学生提供看似富有挑战性的实质还是现成的“桃子”,学生怎么能品尝到千心万苦后寻找到“桃子”的那种快乐!学生可能产生的自己多种的想法也将淹没在教师设置的美好池塘中。32-8这个算式的答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算法,我们不妨先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自己先把自己的想法说说,然后大家交流,在交流中选择最佳方案,学生就会更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寻找方法。这不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毛泽东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地感觉它。”相信,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空间中,(积极意义的学习空间是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一种机会,一种外部条件)每个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做,不再会有很多学生出现很多次的“哎呀,我的想法与他的一样。”学生将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
在“主体主导论”的影响下,我们试图也改变“一言堂”的局面,认为课堂上教师的话越少越好,问题提得越多越好,课堂上越热闹越好,因此,教师该说的不敢说,不该问或无需问的却偏要问,不是问题提得太多,就是问题提得太少,且缺乏精心设计,启而不发的想象屡见不鲜,其结果是学生没有勇气而不敢说,没有习惯而不想说,没有能力而不会说,于是干脆不说。这种从“一言堂”到“无言堂”都是两个极端。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考虑我们的教学,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挑选“桃子”,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找桃子的思考——《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随想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找桃子的思考——《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随想相关的教案:
- 对于学生数学成绩评定的几点思考2015-04-28
- 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2015-04-24
- 数学课堂教学追“新”现象冷思考2015-03-24
- 《9加几》教学案例设计及我对算法多2015-03-22
- 对“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思考2015-03-22
- 对数学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2015-03-21
- 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实现超越——关于2015-03-20
- 对当前“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2015-03-03
- 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2015-02-27
- 《分桃子》教学案例2015-02-26
- 《分一分》课后随想2015-02-10
- 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2014-12-24
- 课程开发的一些思考2014-12-22
- 解数学题后的再思考2014-11-24
-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2014-11-19
- 关于数学课上师生间沟通、交流与合作2014-11-19
- 一道开放题引起的思考2014-10-23
- “不容置疑”生疑后的思考2014-10-18
- 教师思考集:情境创设为哪般?2014-10-14
- 教师思考集:算法多样化还是形式化?2014-10-14
- 教师思考集:活动越多越好吗?2014-10-14
- 让学生感到研究成功的快乐—《分一分2014-09-15
- 让学生在策略的启迪下学习--对两个2014-08-06
- 让学生以愉悦的情感体验开始数学学习2014-08-06
- 上一篇:《左右》一课教学反思
- 下一篇:“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一课的教学尝试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