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一课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学设想:通过创设情景,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导入,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操作, 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2.汇报交流
3.动手操作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4.设疑激趣
5.探究方法
A、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怎么比?比的结果怎样?”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B、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教学设想: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但算法多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培植,只有在学生想法多样化、摆法多样化、说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算法的多样化。
E、认识 “=”
教学设想:现在的孩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写的让他们自己写,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
F.练习使用“>”、“<”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G.引导发现: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教学设想: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三、练习与拓展
《比较》一课教学案例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比较》一课教学案例相关的教案:
- 猜想、操作、反思―――“互相垂直”2015-04-27
- 《面和面积单位》教学案例2015-04-24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2015-04-23
- 《找规律》教学案例与反思2015-04-13
- 《分一分(一)》一课的教学反思2015-04-13
- “5以内的加法”教学案例2015-04-02
-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2015-04-01
-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与评析与2015-04-01
-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2015-04-01
-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案2015-03-28
-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一课反思2015-03-27
- 《9加几》教学案例设计及我对算法多2015-03-22
- 一次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2015-03-22
-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一课的教2015-02-28
- 《左右》一课教学反思2015-02-28
- 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与分析2015-02-26
- 《分桃子》教学案例2015-02-26
- 《指数函数》(第一课时)教学反思2015-02-02
- 《小统计》教学案例的反思2015-01-28
-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案例2014-11-08
- 《测量》第一课时教学反思2014-10-27
-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案例与2014-10-18
- 让学生在玩中放飞思维,获取知识,发2014-08-28
- “找规律——生活中的搭配”(第一课201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