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数学》案例与反思
案例:
小学数学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上册,《交通与数学》一课教学片段。
1、出示本课的插图,并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小东从家里走到学校的两幅插图。
问:“这两幅图有什么变化?”
以发现小东每分钟走65米,他从家里到学校用了10分。。
(2)学生独立解答第1—3个小问题,并组织小组交流。
(3)第4个问题,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用画示意图的方法理解题意后再解答。
学生可能会出现错误,教学中要结合示意图、通过小组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从1楼到6楼,共5层楼,所以用的时间是12乘5等于60秒”
2、电脑出示第2题
教学中,教师先要引导学生观察票价表,理解题意,知道在一定的里程的范围中票价是固定不变的。
3、电脑出示第3小题插图
可以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然后组织交流。
其中的第(2)小问题,可以将计算各条路的长短与观察路的长短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得出了大约有620米。
4、第四小题,出示挂图
先让学生说说各种标志所表示的意义,再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路标中的图形、颜色与表示的意思之间的联系。
(1)黑色的圆组成的图案表示( )
(2)( )色的三角形组成的图案表示( )
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组织交流,让学生或班级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交通问题。重点结合具体情景,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让学生感受到交通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教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提供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课后练习设计的恰倒好处,通过做书上的练习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中碰到的交通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参与欲,学的积极主动。学生兴趣越浓,学习质量越高。因此,在教学中,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和气氛很重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了教学效果。
《交通与数学》案例与反思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交通与数学》案例与反思相关的教案:
-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2015-04-29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2015-04-29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9
- 数学教学课改反思——如何吸引住学生2015-04-29
-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探索的反思2015-04-29
- 数学教学与发散思维2015-04-28
- 数学是什么?2015-04-28
-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2015-04-28
-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8
- 新课标下的数学活动2015-04-28
- 对于学生数学成绩评定的几点思考2015-04-28
- 充满阳光的数学课堂2015-04-27
- 寓教于乐 培养数感——《11—20各数2015-04-27
- 猜想、操作、反思―――“互相垂直”2015-04-27
- 跳出自己教数学2015-04-27
- 案例《让“意外”发言的学生把话说完2015-04-27
-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及反思2015-04-25
-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圆的周长2015-04-25
-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孩子--《圆形2015-04-25
- 2005年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5
-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反思2015-04-25
- 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2015-04-25
- 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的反思2015-04-24
-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反思2015-04-24
- 上一篇:评价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 下一篇:《观察物体》案例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