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课的提问效果
江西省吉水县乌江中学 庄晋玲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学,非“问”不明;教,更是非“问”不可。要上好一节语文课,不管你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都离不开一个“问”字。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之“问”密切相关,教师的课堂提问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天津市大港一中宋玉林老师提出课堂提问有“三忌”(一忌“呆板平淡” 二忌“深浅过度” 三忌“无针对性”),的确很有见地。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由于有些老师没有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或者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技巧,“犯忌”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这是广大语文教师一直在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有效做法:
首先,提问要有针对性,要讲究实效。
急于求成是有些老师提问时容易犯的毛病,如一开篇就笼统地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等等,学生还未看书,就要他们回答问题,结果学生只能“启而不发”,导致“冷场”。所以,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具体、规范、有针对性。而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前,要先让他们把课文朗读(或者默读)一遍,对老师所提的问题做出思考和判断,甚至可以让他们讨论讨论,同学们考虑得比较周全了,再让他们回答,这样提问的效果就会好得多。
第二,提问要善于抓契机,设矛盾。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疑惑"。当学生急于解决这些"疑惑"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教《时间的脚印》时,可以这样提问:“在人类的远古时代,在没有钟表,日历记录时间的时候,时间是怎样被记录下来的呢?”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又如《死海不死》一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第三,提问要善于“拐弯抹角”。
许多老师都喜欢开门见山的提问方式,开门见山提问固然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不强,而且单调,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拐弯抹角地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如在《日本平家蟹》一文中,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人工选择”这个问题时,可以这样提问“日本平家蟹为何与武士的脸惊人的相像?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看课文后,明白了平家蟹的存留基本属于渔民们的不自觉的选择的结果,这就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人工选择”的结果。又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提问要注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指导学生分析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及文章主题时,可以采用层层深入的提问法:“为什么‘父亲’总是带‘我们’去海边散步?他为什么老是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这两个问题学生容易回答——“想见到于勒叔叔”,接着老师又可以提问“当没有见到于勒时,菲利普夫妇是如何称赞于勒的?而当他们真正遇上了于勒的时候,他们又是如何骂于勒的?后来他们为什么要躲开于勒?”同学们通过认真看课文,也能回答好。老师又接着提问:“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前后完全不同,但有一样是不会改变的,那是什么?通过这些分析,你能发现菲利普夫妇有什么共同性格特点?”由于前面的问题的到了较好的解决,回答这个问题也就水到渠成了——“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钱’字是不会改变的。体现了菲利普夫妇惟利是图,自私,冷酷无情的性格特点”。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菲利普夫妇把自己的亲兄弟当成了陌路人?“于勒”的遭遇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提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得到较好的解决。
第五,提问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应该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教者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这样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有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有些问题的回答,站的角度不同,结论也有所不同,并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不只一种划分方法,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这类问题在中考试题中时常可以看到,而且所占比例还不小。学生通过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学习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诗句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它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又如学习了韩愈的《马说》,可以让学生思考:通过学习本文,你认为在当今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里还用“伯乐相马”的方法来选拔人才行吗?有没有比“相马”更好的办法?发散思维的提问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甚至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
由此可见,适时、适度、富于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素质培养手册》(九州图书出版社)。
注:此文曾于2003年12月发表在《东方教育》上。
个人简历 :庄晋玲,男,1964年11月27日生。1988年7月毕业于吉安师专中文系。现为江西省吉水县乌江中学语文教师,中教一级职称,吉安市市级初中语文骨干教师,乌江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语文教研组组长。2003年5月,本人撰写的论文《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探讨》获吉安市骨干教师优秀论文。
通讯地址:江西省吉水县乌江中学 邮编331619 电话0796-3261410(宅) 0796-3261438(办)
如何提高语文课的提问效果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如何提高语文课的提问效果相关的教案:
- 美——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2015-05-21
-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的原则2015-05-19
-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2015-04-17
- 传媒与文本的冲击——由一节语文课所2015-04-14
- 解读新课标 做语文课改的先行者2015-04-08
- 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投意合” ------2015-04-08
- 谈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2015-04-06
- 润物细无声——寓德育于语文课堂教学2015-04-03
- 少一些提问,多一些阅读2015-04-01
- 语文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2015-03-27
- 让情商之花盛开在语文课堂2015-03-26
-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总结报告2015-03-24
- 浅谈新的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教育2015-03-20
- 让语文课充满激情2015-03-18
- 让美回到语文课堂——学习点滴体会2015-03-16
- 我对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实践和思索2015-03-11
- 我们要的是这样的语文课堂2015-03-11
- 新一轮语文课改淘金——谈语文教学中2015-03-11
- 语文课的导入 技巧2015-03-08
- 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里2015-03-04
- 于漪:我们当年的语文课2015-03-04
- 教学机智在语文课中的运用2015-03-03
- 放飞心灵——语文课堂开放教学探微2015-03-03
- 语文课堂教学中解读文本时需要关注的2015-03-02
- 上一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探讨
- 下一篇:浅谈心理调控艺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