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木兰诗教案设计(新课标)
第10课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
1、 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2、 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 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讨论和探究问题,养成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教学用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二、 问:中国(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
三、 参考备案: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
四、 二、简介背景
五、 欣赏京剧、豫剧、动画片、邮票等简单片段,激发兴趣。
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观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再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一个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还想继续进行。
七、 三、配乐朗读
八、 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也为背诵打下基础。
九、 四、复述故事
十、 进一步感知课文,也为下面的探究服务。
十一、
第二课时
一主动发现问题,寻找探究点
问题(包括老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探究点参考备案:
1、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
2、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
3、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4、中国古代几次的女扮男装出征的巾帼英雄
5、我对木兰的看法
6、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
7、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8、中国古代著名女子研究(要做名女人,从正道上讲,须合于立德、立功、立字三标准。班昭、孟光是为以立德闻名;花木兰、梁红玉是为以立功出名;李清照、朱淑贞是以立字闻世。)
9、中外影视作品对木兰形象塑造的差异。
二学生合作探究
主要指学生能否围绕着探究点,通过探索活动(可以是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看教科书、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向教科书、教师、同学大胆质疑问难、提出见解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活动规则,会倾听、理解别人的发言,主动自觉的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流探究成果
指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对共同关心的某些问题达成共识,可以对某些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也可以通过动脑、动手解决某些问题或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途径。
四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五布置作业
建议:以《木兰诗》为例,第八周的这堂课是否可以上成学生合作探究活动课(第六个教学过程 ),或探究结果汇报课(第七个教学过程 )。
教后记:这首诗写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千百年来,花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的喜爱。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抓住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族情味的特点,背诵起来也是朗朗上口,不是那么的枯燥。
第10课木兰诗教案设计(新课标)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第10课木兰诗教案设计(新课标)相关的教案:
- 《木兰诗》活动与探究2015-03-30
- 人教社新课标教材七年级第二单元作文2015-03-29
- 人教社新课标教材七年级第二单元作文2015-03-24
- 《追寻人类起源》新课标教学设计2015-03-23
- 松鼠》教案设计2015-03-22
- 木兰诗 习题精选2015-03-16
- 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设计(新课标)2015-02-05
- 第14课福楼拜家里的星期天教案设计(2015-02-05
-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新课2015-02-05
- 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2015-02-05
- 第11课邓稼先教案设计(新课标)2015-02-05
- 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新课标)2015-02-03
- 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2015-02-03
- 第4课诗两首教案设计(新课标)2015-02-03
- 第3课丑小鸭教案设计(新课标)2015-02-03
-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新课标2015-02-03
-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新2015-02-03
- 《我的的老师》教案设计2015-02-03
- 第26课珍珠鸟教案设计(新课标)2015-02-03
- 第25课短文两篇教案设计(新课标)2015-02-02
- 第22课荒岛余生教案设计(新课标)2015-02-02
- 第18课绿色蝈蝈教案(新课标)2015-02-02
-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教案(新课标)2015-02-02
- 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新课标)2015-02-02
- 上一篇: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新课标)
- 下一篇:第11课邓稼先教案设计(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