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上评述性口语的巧妙运用

时间:2015-02-03 09:54来源:好学堂点击:字体:[ ]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误解了新理念中尊重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不管学生说的正确与否,老师的评价都是肯定的,没有否定,忽视了对学生要有一个科学性的评价。

关键词:评述性口语、引发

    新课程改革如同清新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课程理念犹如温馨的春雨滋润着广大教师的心里,许多教师都自觉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注重教学中自己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努力探索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新形式。但是改革中的语文课程特别是课堂教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误解了新理念中的尊重学生,忽视了对学生要有一个科学性的评价。

    新课程在我县实施已有了一段时间了,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较普遍的问题,有很多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不管学说不正确与否,老师的评价都是肯定的没有否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完全肯定或评价”,这种做法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然而就是这种尊重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埋下了隐患。这是在教学改革中所出现的问题。只要保持清醒的认识、认真分析、加以改进,这些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评述性口语就是显得尤为重要了。语文教学中的评述性口语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答问,教师作出恰如其分的评述,或肯定,或纠偏,或解释,或加工,或补充。使用评述性口语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发言,同时使教学语言更缜密、更多样、更生动,从而增强听课的效果,提高讲课的质量。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评述方式有:

    一、引发。针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或疏漏之处,教师同势利导,点拔启智,关键是引导学生自己否定错误的说法,或弥补疏漏。例如:

①师:《中国石拱桥》为什么要举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例子,举一个例子不是更简练吗?

生:我认为中国石拱桥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个是外观美丽,一个是结构坚固。举赵州桥突出中国石拱桥的结构巧妙、坚固,举卢沟桥突出中国石拱桥的美观。

师:你的意思是说赵州桥的结构好,卢沟桥的外形好。反过来就是说,赵州桥外观不太好,卢沟桥又不太结实。

生:我不是这个意思。这两座桥的结构、外观都好。举赵州桥是因为它是独拱桥,而举卢沟桥是因为它是联拱石桥。

这课例中,学生先前的回答显然是错误的。对此,教师没有武断地加以否定,而是循循善诱,最后使学生感悟到了自己的错误所在,进而加以纠正。这样,即使学生懂得了《中国石拱桥》举例的典型性,又感到老师的可敬可亲。

    二、换述。在学生以某种表达方式各抒己见后,教师随即地更换一种表达方式来一个总结,使语言简洁明快,切中肯綮,学生一听明白。例如②师:《羚羊木雕》这篇课文用“我”的心理活动来结尾你应怎样理解?

生1:这种行为不是出自我的本意,我心理很委屈。

生2:父母逼着我向好朋友要回羚羊木雕,我觉得太没面子了。

生3:我觉得用心理活动来结尾,体现了“我”当时心里非常复杂,比议论结尾效果更好。更深刻的写出当时“我”愤怒,痛若与无奈的复杂心情。

生4:这种心理写出了对父母很气愤,我又很委同,父母只知道东西贵重,而不顾及孩子的友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有道理,也就是说这个结尾写出了文中的“我”虽然得到了万芳的谅解,他在父母的威逼下反悔行为,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我”无颜面对自己的好朋友。

    这课例中,教师用了“也就是说”导出另一种表达方式,归纳总结了学生对“这心理活动”描写全面正确的理解。换述常用的标志性词语有“也就是说”、“换句话说”、“也可以说”、“或者说”等等。

    三、反复。针对学生的回答,将它或其中的词语再重复说一遍,特别是重点、难点一定要重复一遍,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用到。例如:

③师:请在“一个……皇帝”中间加一个饰语。

  生:一个愚蠢的、昏庸的、专横的、爱慕虚荣的皇帝。

  师:好“一个愚蠢的、昏庸的、专横的、爱慕虚荣的皇帝”。好!加得好。看来在“皇帝”的前面可以加的词语很多很多……

    这里,教师先后将学生的回答重复一遍,同时还将“好”、“很多”作了反复,学生脑中就出现了皇帝愚蠢、昏庸、专横、爱慕虚荣的情景来。

    四、顶释。当学生说了一句概括性较强的话后,教师用顶真的形式导出第二句加以补充和解释,使语言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
④师:晋祠的水有什么特点?

 生:晋祠的水多清静柔。

 师:晋祠的水真多,多得随处可见;晋祠的水真清,清得如碧玉一般;晋祠的水真静,静得人们能听得见叮咚的响声;晋祠的水真柔,柔得像飘带一样。

   这课例中,四个分句的后句第一个词“多”、“清”、“静”、“柔”分别与前句“多”、“清”、“静”、“柔”构成顶真关系,而“多得随处可见”、“清得如碧玉一般”、“静得人们能听得见叮咚的响声”、“柔得像飘带一样”是对“多、清、静、柔”的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解释。

    了解了评述性口语常见的表现形式后。概括起来说,评述性口语具有如下作用。

    ㈠激励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自尊心逐渐增强,他们开始更多地关心自己,并对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进行评价,对别人的反映也敏感起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善于发现他们回答上一点点合理性,并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激发、鼓励他们不断进取,获得成功,学生的自信心是在不断激励、不断成功中树立起来的。而评述性口语能起到激励作用,如上面例①,显而易见,教师的引发显得豁达、平易,既尊重学生,又信任学生,它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㈡助述作用。从学生思维的特点看,中学生思维发展正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的时期,这时形成内部言语的速度快于外部言语的速度,即想得快了,但又一时找不到相应的语句表述出来,以致造成讲话时“嗯”“啊”“这个”“那个”等语流中断的语病。这时,最需要的是教师能随即扶一把,给学生的口语以疏导,助其“述”,使其“达”。教师的评述性口语,特别是提示、换述、顶释,能起到这个作用,也就是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让学生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新课程观认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也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力量。但是学生们囿于思维、能力、生活经验,很难一下子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那么教师的评述性语言就给予很好的帮助。

㈢解难作用。从教材来说,有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从学生实际看,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原有水平参差不齐,瞬间思维能力强弱不一,听课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针对不同对象的特点运用语言,即因材施教,《论语、先进》有这样一段记载:子路和冉有先后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闻斯行诸?”意思是听到了觉得应该做的就去做吗?孔子却给予了否定和肯定两种完全不同的回答,公西华问孔子原因,孔子解释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人。”意思是冉求遇事退缩不前,所以激励他;伸由好胜心强,敢作敢为,所以阻止他。这是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性格特点运用语言的范例,在我们的学生中具有这两种性格的也不少。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等也因人而异。评述性口语能够把话说得详尽,说得显豁,说得舒缓。这样,理解较慢的能跟上思路,理解较难的能化难为易,理解肤浅的能加深领会。

    ㈣强调作用。从听课的效果来说,凡是重要的内容,教师均需强调,便于学生引起注意,加深印象。这里教师的评述性口语,特别是反复、顶释起到这个作用。例:

⑤师:《羚羊木雕》中“我”本可以有理由坚持不要羚羊木雕,为什么还是去了呢?

  生1:我在父母的强迫下没办法。

  生2:说明我个性较弱。

  生3:小孩子是斗不过大人的。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都有道理,去的原因是很多,有父母的强迫,我个性的软弱,小孩子往往得听大人的,即使有充足的理由,有时也无可奈何……

⑥生:这里的水真绿。师:绿得成了一大片无瑕的翡翠。

这类反复和顶释的方式,既承接了学生的答语,又强调了教学的重点,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㈤完善作用。从学生答问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答问难免有失之偏颇的时候。如有学生把《羚羊木雕》中万芳说成是轻友谊而重财;把《风筝》中的“我”说成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时,教师就不能“任意听之”不加启发,不敢引导,使学生有时曲解作品的中心。这时教师的引发式的评述尤为重要,教师应该设法将学生往最能贴近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上去加以引导。这时教师的引发式的评述尤为重要,像上面所举的例子①,教师的表达起到了纠偏完善的作用。

    通过对评述性口语的了解,我们知道我们是完全可以做到对学生的科学性评价,做到既尊重学生个性的独特体验,又能领悟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感情倾向。所以说在新课程前景下,只要我们认真解读,真正领会新课标,并对自身的教学行为经常进行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课程改革中的种种问题,特别是广大年轻教师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立足本校、本地脚踏实地地进行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这样我们在课程改革中就能取得实效,就会大有作为、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①《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4年第11期

②《语文教学》魏书生著,沈阳出版社出版发行

③《教师语言艺术》全国中语会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编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上评述性口语的巧妙运用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